分型面选择原则总的原则:保证塑件质量,且便于制品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尽可能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便于利用注射机锁模机构中的顶出装置带动塑件脱模机构工作。若塑件 ...
分型面选择原则 总的原则:保证塑件质量,且便于制品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 (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尽可能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便于利用注射机锁模机构中的顶出装置带动塑件脱模机构工作。若塑件留在定模,将增加脱模机构的复杂程度。见表2-10中示例1、2. 表2-10中示例3,当塑件外形较简单,而内形带有较多的孔或复杂的孔时,塑件成型收缩将包紧在型芯上,型腔设于动模不如设于定模脱模方便,后者仅需采用简单的推板脱模机构便可使塑件脱模。 表2-10中示例2图(a),当塑件带有金属嵌件时,因嵌件不会因收缩而包紧型芯,型腔若仍设于定模,将使模件留在定模,导致脱模困难,故应将型腔设在动模(见图(b))。 表2-10中示例4,对带有侧凹或侧孔的塑件,应尽可能将侧型芯置于动模部分,以避免在定模内抽芯。 同时应使侧抽芯的抽拔距离尽量短,见表2-10中示例5 (2)分型面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并使其产生的溢料边易于消除或修整。 分型面处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溢料或拼合缝痕迹,分型面最好不要设在塑件光亮平滑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 表2-10中示例6,带有球面的塑件,若采用图(a)的形式将有损塑件外观,改用图(b)的形式则较为合理。 分型面还会影响塑件飞边的位置,如图2-51所示塑件; 图2-51(a)在A面产生径向飞边, 图2-51(b)在B面产生径向飞边,若改用图2-51(c)所示结构,则无径向飞边,设计时应根据塑件使用要求和塑料性能合理选择分型面。 (3)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尺寸精度。 表2-10中示例7塑件,D和d两表面有同轴度要求,选择分型面应尽可能使D与d同置于动模成型,见图(b)。 若分型面选择图(a),D与d分别在动模与定模内成型,由于合模误差,故不利于保证其同轴度要求。 (4)分型面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应尽可能使分型面与料流末端重合,这样才有利于排气,见表2-10中示例8图(b)。 (5)分型面选择应便于模具零件的加工。 表2-10中示例9,图(a)采用一垂直于开模运动方向的平面作为分型面,凸模零件加工不便,而改用倾斜分型面(见图(b)),则可使凸模便于加工。 (6)分型面选择应考虑注射机的技术规格。 如图2-52所示的弯板塑件,若采用图2-52(a)所示的形式成型,当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接近注射机最大成型面积时,将可能产生溢料; 若改为图2-52(b)所示形式成型,则可克服溢料现象。 如图2-53所示杯形塑件,其高度较大, 若采用图2-53(a)所示垂直于开模运动方向的分型面,则取出塑件所需开模行程将超过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当塑件外观无严格要求时, 可改用图2-53(b)所示平行于开模方向的瓣合模分型面,但将使塑件上留下分型面痕迹,影响塑件外观。 在应用上述原则选择分型面时,有时会出现相悖, 如图2-54所示塑件,当对制品外观要求高、不允许有分型痕迹时宜采用图2-54(a)所示的形式成型, 但当塑件较高时将使制品脱模困难或两端尺寸差异较大,因此在对制品外观无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图2-54所示的形式成型。 选择分型面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权衡利弊,以取得最佳效果。 |
2021-01-21
2020-12-19
2020-12-21
2020-12-21
回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