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平行时空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遥远的假说,但潘博文事件登上热搜以来,很多人相信,平行时空或平行宇宙等,并不是空穴来风。

2019年8月18日,一个匿名网友在知乎上发布一篇文章——《不存在的同学》,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是这样描述的:作者说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名叫“潘博文”的同学。

作者是天津人,这个离奇而诡异的事情发生在6年前,2013年4月25号这一天,作者当时是天津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这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是高三的最后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活动。

作者和一个叫小温的同学觉得应该适当放松一下,于是一起去打羽毛球。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天气很热,离操场不远有一个学校的宿舍楼,这个学校以前所有学生都是住宿的,后来全部变成走读生了,宿舍楼就空下来了。

宿舍楼前有一片阴凉,作者发现他的一个同学正在这里打球,这个人就是“潘博文”。

作者与潘博文曾经是初中同学,两人关系很铁,经常一起玩,后来高中被分到不同的班级,联系就比较少了。

当时潘博文正在和他的一个同班同学“小L”正在一起打球。作者和小温就上前与潘博文打招呼,聊了几句之后,4个人就两人一组,一起在这片阴凉地带打羽毛球。

作者和潘博文打球时,潘博文发力过猛,球一下落进了宿舍楼一楼的通风口里了,因为宿舍楼比较老旧,有个半地下室,半地下室没有窗户,只有几个通风口,羽毛球就进入了通风口。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作者说,因为这天带的羽毛球是比赛用球,有点小贵,还是新的,作者想把球捡回来。

于是作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到宿舍楼的门口,发现门没有上锁,一推门就能进去。

潘博文就说:“球是我打进去的,我去捡吧!”

潘博文的同学小L也想进去看看,于是作者说:“小温留下来看着球拍,我们三个进去就行。”

进入宿舍楼以后,发现一楼并不暗,外面的阳光能照射进来一些,因此并不感觉阴森,但能闻到像化学药品的味道。

三个人进入之后很快找到了楼梯,要下到地下室,但楼梯口堆满了废弃的桌椅。

这时作者有点打怵,但小L说:“咱们都到这儿了,既来之则安之,一起下去呗!”

说完小L就身手敏捷地翻过破桌椅下去了,于是作者和潘博文也跟着他下到了地下室。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下去之后,是一个大厅,厅对面有个门,门是开着的,通过这个门以后,是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有亮光。

据他们三个人的分析,有亮光的地方就应该是他们的球掉进来的地方。

三个人就朝着亮光走去。

就在这时,潘博文突然说:“糟了,我兜里的钥匙丢了!哎呀,应该是我刚才翻楼梯口那些桌子的时候掉了。”

于是,潘博文决定回去找钥匙,作者说:“那你去找钥匙,我们去拿球,一会儿我们在这儿汇合。”

潘博文说好。

于是作者和小L两个人就进去拿球,进去之后觉得有点害怕,就朝着那团亮光跑。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等他们跑到亮光跟前时,发现不是窗口,而是另一个门,他们从这个门出去,发现是个楼梯,从楼梯跑上去,就来到了宿舍楼外面。

而这个楼梯正对着一所小学,两人看到小学里的小学生都放学了,家长们都在接孩子。

这个景象告诉他们,他们在楼道里实际上已经待了很长时间。

两个人于是转到宿舍楼前面,发现小温已经不在了,于是他们各自回教室。

小温在教室里,作者马上问小温:“怎么回事?”

小温说:“你们俩那么长时间没回来,我就拿着球拍回教室了呗!”

作者一看,球拍里却没有潘博文的,就问:“潘博文的球拍哪儿去了?”

小温一脸懵:“潘博文是谁啊?”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作者以为是小温把潘博文的球拍弄丢了,不想承认,装作不认识潘博文这个人,就与小温发生了几句争执。

于是作者就去潘博文所在的10班去找他,正在路上,作者碰到了小L,小L也正好来找作者。

他发现L就状态很不正常,L歇斯底里地说:“所有的人,都没有听说过潘博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时作者心里也非常震惊。

正当两人都不知所措的时候,10班的老师走过来了,之后还跟着几个10班的同学,老师问他们怎么了,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告诉老师:“这个小L今天很奇怪,中午一回来就问大家,潘博文哪儿去了?”

但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潘博文是谁!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L认为所有人都疯了,而大家都认为,是L疯了。

这个情况让作者更加不解了,他转身跑回那栋宿舍楼,发现上午他们进入的宿舍楼的大门竟然是紧锁着的。

作者当时就两腿一软,脑子像被炸开一样。

到了下午,作者冷静了一些,去找了体育老师,体育老师的花名册上也没有潘博文这个人。

到了晚自习时,老师认为L学习压力过大,精神出了问题,就让家长把他接回家了。

作者仍然坚信,潘博文是存在的。于是放学后,作者突然想起,他有潘博文的QQ,马上准备拿起手机打开QQ的时候,发现手机没电了。

于是他快速跑回家,打开家里的电脑,登上QQ,发现L已经从年级组的群里被踢出来了,因为L不停地在群里说潘博文的事情,而且L给作者发了上百条留言,但作者在好友名单里搜索了好几遍,都没有潘博文的名字。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拿出初中毕业照,里面没有潘博文,打开初中同学录,也没有潘博文的那一页。

潘博文好像就从这个世界凭空消失了,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后来作者和家人说了这件事,家人就带他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也没有发现作者有什么身体问题,就给出一个解释:高考压力过大,过一阵就没事了。

在家长和老师的劝导下,作者、小L和小温,都渐渐平复下来,恢复了正常生活,顺利通过高考,考上了不同的大学。三人当中,小温正常发挥,考到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作者没有发挥好,但由于平时成绩还不错,考入了西南的一所重点大学,只有小L发挥失常,只考到了他们当地的一所理工大学。

据作者说,潘博文是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是能够进入清华北大的学霸型,作者说,在他的记忆中,潘博文身材较瘦,皮肤白皙,戴着眼镜,小学初中在哪个学校读书,作者都一清二楚,初中毕业的暑假还去过潘博文家里玩,但高考后作者凭记忆去找过潘博文的家,依旧没有找到。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初中时作者与潘博文就是很要好的同学,潘博文的游戏账号是什么,喜欢哪个球队,爱听什么歌,父母是做什么的,甚至潘博文的生日是在1996年的8月18号,作者都知道,因此作者才要在2019年8月18号发布这篇《不存在的同学》,来纪念潘博文。

上高中以后,两人不在一个班,来往比较少,但联系一直没断,潘博文曾告诉作者,他有一次在政治课上写数学作业,被老师批评过。高一时,他们还曾一起看过一场球赛。这些记忆都历历在目,但潘博文却像人间蒸发一样,除了作者,潘博文在所有人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在网络上不断升温,许多网友怀疑这就是作者的杜撰,作者是个很高明的写手。

对此作者回应到:我又不靠这个赚钱,我为什么要杜撰这个事儿?

作者强调,他只是对潘博文这个人无法忘怀,对他的消失又无法解释。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后来,作者还公开了他和L的微信对话,对话中L说作者应该去医院看看病了,我们高中哪有潘博文这个人?之后,L劝说作者:“这是事情你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没有意义,相信我,不会有结果的。都不愿意提了,咱就别叫唤了嘛!”

故事到此结束,但这个事情在网上争议越来越大,甚至还上了热搜。

有人推测,这就是现实中的“曼德拉效应”,即一小部分人产生了与其他大部分人不一样的记忆。作者与L就产生了与其他人不同的记忆。他们记忆中有潘博文,而对别人来说,潘博文并不存在。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平行宇宙,在进入地下室后,作者和L进入了另一个平行时空,一个没有潘博文的世界。两个世界唯一的不同,就是潘博文。

于是就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宇宙审查官制度”,当潘博文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宇宙审查官就会把他所有存在过的痕迹全部抹杀掉,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经过网上不断发酵后,在2021年的1月17日,潘博文事件登上了热搜榜。

后来在诸多舆论压力下,作者解除了匿名,并发文做了澄清:他也没想到这个事情会闹得这么大,给他的朋友和家人都带来了一些麻烦,于是,作者给出了最终解释——潘博文是他的一个“幻想出来的朋友”。

因为初中时,作者受过同学欺负,老师也不太喜欢他,他被大家孤立,以前的一些朋友也都不和他来往了。由于人际关系压力过大,他想象出来一个好朋友,陪他说话聊天,陪他打游戏,和他一起学习,这就是潘博文。

上高中后,潘博文一度从作者的生活中渐渐消失,只有高三时,作者压力过大,潘博文又出现过几次。后来上大学,工作,潘博文再也没有出现过。

作者强调,自己并不是多重人格,只是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挫折和失败,于是在自己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叫潘博文的朋友,帮他排解压力,战胜困境。这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

潘博文事件原文帖子(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

作者还说,小温和L也是他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的角色,但都有原型,小温是他后来工作后的一个要好的球友,L是他另一个朋友,都不是他的高中同学。但他所在的高中、初中都是真实的。

其实这种“幻想出来的朋友”的现象很常见,而且许多人都经历过,就是在儿童阶段。

很多孩子小时候没人照顾,没人陪他玩的时候,特别孤独的时候,就会想象出一个好朋友,跟他一起玩,一起讨论孩子之间的话题,因此这种心理现象能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只不过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这个幻想出来的朋友就逐渐消失不见了。

就像儿童喜欢玩的娃娃、玩偶等玩具,他们会给这些玩具赋予一个人格,在孩子看来,玩具是有生命的。

而成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被孤立,没有倾诉对象,也容易产生幻想出来的朋友,且这个“朋友”很难消失,他不会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可能会在你极其脆弱的情况下出现,陪伴你,安慰你,缓解你的焦虑。

当然,对有些人来说,这个朋友可能是家人,是伴侣,是爱人,都有可能。

还有超多深度内容,敬请关注@小肥妞讲故事,每天奉上精彩故事、智慧感悟、疗愈文字,温暖每一个沧海沉浮中孤独的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