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书法家(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介绍)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书法家(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介绍)

“初唐四杰”是唐朝初年四位齐名文学家的并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称为“王杨卢骆”。

“王杨卢骆”的提法源自于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的作品大多为骈文、赋、檄、诗,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内容空虚,辞藻绮丽的“上官体”,扭转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宫廷诗文萎靡浮华的风气。

“四杰”的诗作题材广泛,走出了“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禁锢,涉足江河湖海,草原大漠。

他们的作品气势豪放,灵活生动,令唐朝初年的文坛风气大变。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书法家(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介绍)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人,儒学世家子弟,自幼聪慧,学识渊博,六岁能文,九岁时为《汉书》作注,纠正史学家颜师古注解的错误。

王勃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初任朝散郎,创作《乾元殿颂》一文,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赏识,被赞为“大唐奇才”。不久改任沛王府修撰,深得沛王李贤的宠信。

某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两兄弟在一起玩斗鸡,王勃欣然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助威。

此文传到唐高宗案头,唐高宗勃然大怒,认为王勃故意挑起嫌隙,令沛王、英王两兄弟不和,于是将王勃赶出王府。

王勃离开长安,客居剑门。

公元671年,王勃返回长安,出任虢州参军,因藏匿官奴曹达,又将其杀害(有史料记载:王勃恃才傲物,引发同僚嫉妒,故意陷害他)被朝廷治罪,遇大赦幸免于难。

王勃的父亲——雍州司功参军王福畴受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

676年,王勃出狱后的第二年,去交趾看望父亲,途中路过滕王阁,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返回时遭遇风浪,溺水后惊悸而亡,时年仅二十七岁。

杨炯,华州华阴人,出身世家子弟,自幼聪敏博学,才华横溢,年九岁被誉为神童。

659年,考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太子詹事、梓州参军、盈川令等官职。

武则天称制时期,杨炯的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谋反,受牵连被贬为盈川县令。

杨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后期曾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希冀引起武则天的注意,可惜没有得到女皇的赏识。

杨炯性格暴躁,傲慢而怪异,和同僚关系紧张。

《旧唐书》记载:

“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

693年,杨炯死于盈川令任内,享年四十四岁,代表作为《浑天赋》、《庭菊赋》等,留有著作《盈川集》。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书法家(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介绍)

卢照邻,字升之,祖籍幽州范阳(河北涿州),出身世家望族,博学多才,最初任职邓王李元裕府上的典签。李元裕为唐高祖十七子,藏书颇丰。

卢照邻在王府期间博览群书,获益匪浅。李元裕曾夸赞卢照邻:“此吾之相如也!”把他比喻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卢照邻善写骈文、诗歌,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绝句,被后世奉为经典。

卢照邻后期离开王府,迁任新都(四川成都附近)县尉,因患有麻疹病而辞官。

卢照邻晚年寓居洛阳,因写了《长安古意》诗文惹祸,其中有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而入狱。

卢照邻出狱后,染上风疾,隐居太白山,因服食丹药中毒,导致四肢残疾,当时著名的药王孙思邈都束手无策,可见卢照邻得的一定是绝症。

680 年,卢照邻不堪官场失意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最终选择投颍水而溺亡,当时大约六十岁左右,留有著作《卢升之集》。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书法家(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介绍)

骆宾王画像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上的官员,后改任长安主簿,678年升任侍御史,因犯有过失入狱,不久遇赦。

680年,改任临海丞,期间郁郁不得志而辞官。

684年,徐敬业起兵谋反,骆宾王参与其中,并写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颇为武则天赏识。

《新唐书》记载:光宅元年(684年)十一月,徐敬业被朝廷斩首,谋反失败,骆宾王“亡命不知所之”,自此失踪。

《资治通鉴》称骆宾王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则记载为投江自杀。

“唐初四杰”虽才华横溢,却都命运多舛,官场失意,晚景凄凉,令人扼腕痛惜,而他们在文坛星空,留下璀璨耀眼的轨迹,其不朽的诗文成为后世代代相传,永不落幕的经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