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蚂蚁爆炸过逞(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爆炸蚂蚁)

我们有时会在战争电影中看到阻挡坦克、摧毁碉堡的“人肉炸弹”,或者在新闻中目睹从事自杀式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其实,不止人类懂得扛着炸药包进行战斗,蚂蚁也懂。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就生存着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红褐色的弓背蚁。这种蚂蚁在遭遇强敌时,会引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科学家称之为“爆炸蚂蚁”。

爆炸蚂蚁爆炸过逞(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爆炸蚂蚁)

不过,“爆炸蚂蚁”采用这种极端的自杀方式,并不是要主动去攻击敌人,更不是要做昆虫界的恐怖袭击者,而是为了保证种群繁衍生息的一种被动的牺牲。与其他的弓背蚁一样,“爆炸蚂蚁”喜欢把巢穴构筑在潮湿的树木里,它们的巢穴分为两种。一种巢穴是较为隐蔽的主巢,其中生存着一只产卵的蚁后、产出的卵和上千只工蚁;另一种巢穴是起着站岗放哨作用的副巢,里面仅有工蚁。“爆炸蚂蚁”拥有非常敏感的神经系统,哪怕是树叶轻微的震动都能引起它们的警觉,其体内还有两条超大的下颚腺,这两条腺体开口于下颚附近,贯穿其整个身体,能分泌有毒的黏液。

当“爆炸蚂蚁”遇到蜘蛛等天敌时,它们首先会进行一番战斗,不过,一旦察觉到战事不利,它们就会使劲收缩腹部肌肉,使自己的体壁与腺体崩裂,瞬间爆炸。当然,这爆炸声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十分强大,你不要指望会听到“boom”的声响。爆炸之后,藏于腺体内的黏液将向四面八方喷射,这些黏液看起来像人工生产的胶水,具有腐蚀、粘接的作用。这种出其不意的爆炸,一是可以对敌人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二是可以用黏液缠绕住敌人,使其动弹不得。更重要的是,爆炸后喷出的粘液中含有容易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弥散到空气中,可以被巢穴中的同类所觉察,使它们提前做好防范危险的准备。这种化学信息的传递,成为了“爆炸蚂蚁”进化的一个关键优势,它们的触角也因此被训练的更加灵敏,从而更有利于感知环境、寻找食物。这些生理优势,对“爆炸蚂蚁”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自爆,科学家还发现“爆炸蚂蚁”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爆炸蚂蚁”中负责自爆的工蚁一般个头都比较小,另外还有一种个头较大的不会产卵的雌性工蚁,它们具有盾牌形状的头,其头顶是扁平的圆面。这种雌性工蚁虽不能自爆,但可以充当巢穴的“门卫”——一旦敌人来袭,它们便用头把巢穴洞口一堵,敌人也就进不来了。又比如,科学家还发现,“爆炸蚂蚁”的黏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雨季后期,黏液呈明亮的白色;而在旱季和雨季前期,这些黏液则变成了乳白色或淡黄色。原因在于,东南亚地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5月至9月为旱季,环境的干湿变化将改变“爆炸蚂蚁”的食物来源,而不同的食物则会调节“爆炸蚂蚁”体内的酸碱程度,从而改变其腺体分泌的黏液的颜色。

大自然真是无奇不有啊!小小的“爆炸蚂蚁”竟然愿意放弃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种族。这种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值得人类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