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术是中国的吗(十六字阴阳术是什么内容)

自古以来,藩王造反成功夺得帝位的人物寥寥无几,毕竟以藩王之兵、之地、之物,来对抗强大的中央朝廷,是一件了无胜算的买卖。而且,封建王朝的帝位传承,自古以来还有一个道德枷锁——正统。

所以说,藩王造反,即便一时打了胜仗,也难保住能稳坐皇位,毕竟造反坐上皇位的新帝王,不是老皇帝亲口指派的,会遭到各路勤王大军的轮番围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藩王造反做皇帝,难上加难。

但明朝的燕王朱棣,却创造了这份传奇。他不仅夺得了皇位,还一直稳坐到去世,并将皇位传给子孙后代,他统治期间的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誉为“永乐盛世”。

然而,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和尚的帮助,他就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阴阳术是中国的吗(十六字阴阳术是什么内容)

姚广孝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出生于1335年,儿时叫姚天僖,家族世代行医。姚天僖正好出生于元末大动乱的年代,元廷腐朽,苛捐杂税繁重,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盗匪蜂起。

战乱不止,杀伐不断,姚天僖的父亲目睹了惨绝人寰的世道,对儿子说:“长大后,要想活命,要么做和尚,要么做官!”

姚天僖苦苦思索着父亲给出的选项,最终在14岁那年,选择了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从此,就有了道衍和尚。

在当时,做和尚算是一个保命糊口的好选择,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走投无路时,也是到皇觉寺做和尚糊口保命。朱元璋本想做和尚,了此一生。但后来发小汤和,给了他一封邀请参加义军的信件,被人告发后,朱元璋逼得没办法,这才投了军。不料机缘巧合,竟然坐上了皇位。

同样是和尚出身的道衍姚天僖,和朱元璋一样,也志向不凡。他虽入佛门,却心怀大志,不久后,就拜著名的弘道法师席应珍为师。

席应珍是宋尚书司封郎中席汝言的裔孙,道长张应玄的弟子,他精通儒、释,道三家精髓,并对《易》有深入研究,旁通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出奇的是,年长道衍34岁之多的席应珍,见到道衍后,竟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与姚天僖结为“忘形友”。

席应珍和道衍二人,既是师徒,又是忘年交,席应珍自然将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道衍。所以,道衍就继承了席应珍的衣钵,成了一名精通儒、释、道,并旁通《易》、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的和尚。而且,道衍与元末明初的名儒高启、宋濂、王宾、杨梦载等人都是好友。

有了这身本领,这个交际圈,本就心怀大志的道衍又怎肯在寺庙安心吃斋礼佛,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就用一身绝学去创造一个机会。

1375年,朱元璋做皇帝的第八个年头,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和尚虽然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朱元璋并不看好他,只赐给他一件僧衣,没有授他僧官。

5年后,道衍在朱元璋所喜爱的宗泐和尚的推荐下,入天界寺,终于谋得一僧职,成为编制内的人员。显然,一个僧官并不是道衍的追求,他的目标更大。

又两年后,朱元璋的马皇后突然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绝,特选高僧随侍诸藩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在不少影视剧中,把道衍和尚与朱棣的首次相识,提前到马皇后病逝之前,这和历史不符。

其实,正史中,道衍和尚与燕王朱棣的首次相识,是在马皇后去世后,燕王朱棣从北京赶往南京后,道衍在宗泐的举荐下,才见到了朱棣。

可见,道衍在结识朱棣之前,深受佛家的宗泐、道家的席应珍赏识和举荐,此二人是道衍后来辅佐朱棣成就帝业的奠基人,也是道衍的伯乐。

当时,道衍在宗泐的举荐下,一见到燕王朱棣,两人就相谈甚欢,不料两人谈到高兴处,道衍突然说出一句杀头的话:“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朱棣本是燕王,“王”上加“白”就是个“皇”字,朱棣何其聪明,又怎能不知这层含义。而且,皇家夺嫡,自古以来都是家常便饭,又有几个皇子不想做皇帝,更不用说朱棣这样骁勇的藩王了。

阴阳术是中国的吗(十六字阴阳术是什么内容)

朱棣和道衍性情相通,所以马皇后的葬礼结束后,朱棣就以为母亲祈福的由头,把道衍和尚带到了封地北京。到北京后,道衍明面上是担任庆寿寺的住持,但却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屡屡私下密谈至深夜,道衍就一个目的——劝朱棣起兵造反夺皇位。

朱元璋在位时,姚广孝给朱棣推荐的夺嫡方案,就是多立战功,博得父皇的宠信,让朱元璋多多赋予他更多的特权,如果不能让朱元璋亲自将皇位传给朱棣,那就为日后起兵做铺垫。

姚广孝的这套方案的确起到了效果,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的确动了传位给朱棣的念头,但被刘三吾执着的劝谏所打消,最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以便建立一种皇位稳定传承的嫡长制度。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侄子做皇帝,年长的叔叔的朱棣本就不服气。这时,朱允炆又听从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迅速实行削藩之策,激化了朝廷和藩王的矛盾。

朱允炆少年天子,心性犹如西汉时刚登基的汉景帝,而齐泰、黄子澄也是类似晁错一样的军师,所以他们一口气,就把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等多个藩国迅速削除。唇亡齿寒,朱棣一天比一天紧张,他明白朱允炆早晚会对他下手,他要么束手待擒,要么放手一搏。

道理虽然明白,但起兵造反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棣只是个一个藩王,朱允炆富有天下,还是朱元璋亲口册封的正统皇帝,朱棣虽然知道自己只能硬着头皮拼死一战,但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朱棣心有所虑,问道衍:“民心向彼,奈何?”老百姓都支持朝廷,支持朱允炆,我该怎么办?

道衍的回复很霸气,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道衍的意思是,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道衍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充满霸气,和他精通阴阳术数,深研《易》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给朱棣打气、鼓劲,道衍又向朱棣推荐自己的好友相士袁珙、占卜者金忠。袁珙、金忠用相面、占卦的方式,告知朱棣有天子面相,告知燕王的部将他们的主子可做皇帝。

燕王的部将谁不想做个从龙功臣,所以他们一起说服、鼓动朱棣起兵,誓死相随。在道衍的策划下,朱棣逐渐下定了决心,暗中拉拢封地周边的将领,买通京师内的太监,勾结其他藩王。

而道衍也没有闲着,他身体力行,用自己早年所学的兵略,亲自在燕王府的后院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并巧妙借用饲养鹅鸭的办法,来掩盖练兵、打造兵器发出的声音。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清君侧,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起兵。起兵后,朱棣带走全部燕军精锐,留下道衍与燕王妃徐妙云、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

南军统帅李景隆,本欲趁朱棣不在北京之际攻城,不料道衍精通兵学,他早就策划好了北京防御,朱棣一走,他就把防御图送给了朱高炽。再加上徐妙云身披甲胄,以燕王妃的身份,组建女子队,上阵杀敌,大大鼓舞了士气。

当时正值严冬,在道衍的献计献策下,徐妙云、朱高炽让士卒在晚上往城墙上泼水,硬是把北京城,变成了一座滑溜溜的冰城。结果,北京城内虽然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但谋有道衍,武有徐妙云,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看着眼前的“冰城”,也是束手无策。

阴阳术是中国的吗(十六字阴阳术是什么内容)

然而,这都是道衍的大谋略。因为道衍深知,南军一看朱棣不在北京,定然会全力攻打北京,这就给朱棣北上裹挟宁王提供了时间,攻打北京周边城镇创造了战机。果然,南军主力只顾着盯着北京,周边地区被朱棣搅翻天。

朱允炆见朱棣越打越勇,只好屡屡调兵北上,结果把京师南京周边的兵力全部抽空。这时,道衍抓准时机,劝谏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道衍劝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该带骑兵,趁虚而入,迅速直取京师。朱棣采纳他的建议,迅速打到南京城下,在李景隆的“配合”下,轻而易举地兵入南京,登基为帝,即为明成祖。

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之力,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而这份功劳手首推道衍。为表示对道衍的感谢,朱棣做皇帝后,拜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并赐他府邸、美女,让他还俗,入朝为官。

但姚广孝深知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自己知道朱棣太多的秘密,而且自己的能力犹如洪武朝的刘伯温,朱棣打天下时用他,但得天下后,定然会防他、疑他。

当初朱元璋就是因为对刘伯温之才太不放心,这才借胡惟庸之手,除掉了他。姚广孝以历史为鉴,他在朱棣坐上皇位后,拒绝还俗,送还赏赐的府邸、宫女,白天上朝时穿朝服,退朝后穿僧衣,回寺庙,因此被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壮志已酬,选择明哲保身,大隐隐于朝,既能功成身退,又不遭朱棣的猜忌,直到84岁善终去世。死后还被追赠荣国公,配享皇家太庙,荣宠至极,历史少见。

阴阳术是中国的吗(十六字阴阳术是什么内容)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成大事的人,都窥破了人性、人心,深谙伴君、谋事、保身之道。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的书籍,借鉴学习别人的智慧,用智慧谋身、谋事,帮人、帮己。

像姚广孝、朱棣、徐妙云这样的智慧故事,中华奇书《智囊全集》中有1200余篇,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的奇谋机智。既有教人如何做人成事、也有教人经商谋职、应对急难的故事,还有冯梦龙的点评,看了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之感。

这些真实的故事,对生活中的疑虑,人生困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康熙、曾国藩当作枕边书,纪晓岚爱不释手,杜月笙让人读给他听,说“读懂了此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