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以及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总结。

曹操在《短歌行》结尾中写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的是曹操在群雄逐鹿中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像周公学习,礼贤下士求得天下英才。

因此,在讨论曹操以前,我得先把“周公吐哺”的典故给大家讲明白: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第一代周公姬旦对其子伯禽的谆谆告诫: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这段话的意思很浅,就是说此时的周公虽然贵为天子之叔父,周王朝的宰相,已经算是位极人臣了。但是他依然对来觐见自己的宾客十分尊敬,甚至每次洗头的时候都要数次握着湿漉漉的头发,每次吃饭都好几次吐掉嘴里的食物,以恐怠慢了来客,从而失去了人才。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诚然有些夸张,但是周公的目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恐失天下之贤人”。看来,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了。

而作为《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以周公作为全诗的收尾,实在有些耐人寻味。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周公之于周室,其贡献主要有四个——

其一,帮助武王伐纣并建立周朝;

其二,制定了完备的各项制度;

其三,武王死后辅佐侄子成王;

其四,扫平了成王时期兴兵作乱的诸侯。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而此时的汉朝已经绵延了近四百年,也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想学周公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有点困难。曹操想学、能学并且学到了的,也就只有辅佐幼帝和征讨诸侯了。

然而在《短歌行》里,曹操把自己比成周公的原因,却并不是上面两条。他所比兴的,是周公“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气度,是对天下人才虚怀若谷的姿态。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一点上,曹操做到了吗?

负责任的说,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比他同时代的人都要好。这一切,还是要从汉朝的选拔人才制度讲起。

作为中国第二个统一的大帝国,汉王朝的许多制度依然有着秦朝甚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子。比如这一阶段的选拔人才制度,就是以察举制为主。

所谓察举制,就是由地方官在任内寻访人才并向中央推荐。有关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孝子和廉吏,合称“孝廉”。曹操之所以二十岁就官拜洛阳北部尉,就是因为他被举为孝廉。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这个制度的弊病,今人一眼即知——如果说廉洁还有一定的标准的话,那么孝就实在没有量化的依据来作评判。毕竟,如果仅仅在家侍奉父母,好吃好喝的供着,实在显不出水平,也没法吸引地方官注意。

因此,汉朝尤其是东汉的孝子们的故事,听起来尤其玄幻,其中“郭巨埋儿”一节,更是被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批的体无完肤。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然而孝廉制度的问题还不仅仅制造出了一批骇人听闻的“孝行”,更出在其选拔出来的人的来源上。之前说过,对“孝”既然没有一个固定而统一的标准,那么其选择权其实就掌握在推荐人——也就是地方官手里。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开始流官制度,即本地人一般不得在本地当官。而当这些外地官员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如果他想在这里过得安生,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结交当地的大户。而最好的结交方式,就是推举他们的子弟为孝廉。

而被举为孝廉者,与举主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师徒,自然要投桃报李,久而久之,一种互相举荐、互相照应的官场显规则就成为既定事实了。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公允的讲,曹操也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不然以他的行为,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孝廉”的地方,照样起步就是洛阳北部尉。然而,曹操却非常想要打破这个制度。

为什么曹操会要打破令自己受益的制度呢?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个制度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时人有民谣曰:“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识书。”

一个被举为孝廉之人甚至都不和自己亲爹住一个屋檐下,何谈孝子?标榜孝道的汉朝用这样的人做官,怎么能指望他去教化百姓也去遵从孝义?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但是,如果你觉得曹操仅仅是想改变选官制度,那说明还是看浅了。曹操的目的,是要挖当时最强大的势力的墙角。

之前已经谈到,东汉时期,各类先富起来的地主大户通过对儒学知识的垄断,将自己从土财主变成了学阀,而后又变成了门阀。对于这一类人,历史学家们有一个专有的称呼——士族。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士”之称谓,起源于周代,本来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后来逐渐演变为最高级的平民。这个阶层的定义一直较为模糊,但是有一条共性——那就是他们是纯脑力劳动者,鲜有参与体力劳动的案例出现。

而在“士”后面加一个“族”,就代表着这些士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代表的集团。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寒族。

在汉末魏晋时期,士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可以说,整个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就是士族的时代。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士族也被称为豪族,顾名思义就是豪横。为什么豪横呢?其实原因就两条——垄断知识,垄断仕途。

这些家族世世代代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子弟们个个含着金汤匙出生,除了读书就是等着被别家举荐为官。尽管从法理上来看,国家并没有赋予他们世袭的特权;但是从实际上,他们过得甚至比某些支系宗室还要滋润。

在曹操生活的年代,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这个官三代、副国级之孙、正国级(曹嵩曾任太尉)之子,依然不怎么被主流士族所认可。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更为危险的是,豪族们还是黄巾之乱的受益者之一。在地方官们武装自己的同时,豪族们也在自己势力范围里修筑了大大小小的坞堡,并且训练出了只服从于豪族自己的部队;

坞堡以内形成了自然经济循环,俨然一个个独立小城邦。比如曹魏名将李典,其家族就在曹操初次带兵时追随曹操,成为曹操起家时的重要生力军。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作为带兵平叛的将军和乱世中的军阀,曹操当然得倚重豪族武装的力量;但是当曹操成为大汉的实际当家人的时候,如何压制甚至剪除这股势力,就提上了他的议事日程。

你可以说是早年的经历让曹操对士族们怀有成见,但是作为有一定胸怀的政治家,曹操还不至于将打击面扩大到天下士族。真正让他决定破除旧有制度,重新革新的,还是在常年征战之中自己的感悟。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曹操清楚地看到,在乱世之中,甚至是和平时期,靠道学家们讲大道理来管理天下是要出问题的。据说汉儒能对《礼记》里的一句话写下数万字的注释,这样的能力用来对付当今的博士论文自然绰绰有余,可对于汉末的中国来说,有何裨益可言?

曹操更加清楚地看到,在乱世如果还任由士族这样互相勾连,那么对本就岌岌可危的中央来说就更是定时炸弹。这些大族有人有钱有兵有粮,还和很多和它们规模差不多的家族沾亲带故,一旦举事,鹿死谁手便未可知。

因此,曹操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论吏士行能令》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因为曹操否定了几百年来汉朝的通行规则——以德取士,而改为量才而用。这就不仅动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连盘子都要一起端走。

在写下《短歌行》的两年后,曹操又颁布了更著名的《求贤令》,其核心思想就是四个字:“唯才是举!”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这些话,在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今天看来,都令读者提神醒脑;在那个讲究门第和德行的时代,不可谓不振聋发聩。

不看出身,不看学历,甚至都不看私德如何,只要你有才,我就欢迎你来。对于已经习惯了官僚队伍沦为几个大家族的玩偶的汉末官场,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知道需要多少的勇气和决心。

对于曹操,士族们基本可以死了心。但是,他们依然存在希望,因为在曹操的北方,还有一个盘踞四州之地、实力较曹操更劲的袁绍,他正是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士族——汝南袁氏的代言人。

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

有关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我们都知道是曹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历史只让我们记住了袁绍之败,却并没有去细究袁绍为何而败。

以上就是叁肆数码小编整理的关于典故周公吐哺表达了什么含义以及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还有不懂的方面可以评论区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