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是哪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是哪三昧

什么是三昧?

《西游记》中,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的剧情深入人心,因此,不少人提到三昧就会联想到红孩儿。实际上,在佛教中有无量无数的三昧,三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有经典译作三摩地。三昧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大智度论》以七个字概括:“善心一处住不动”。

广义来分,三昧可以分为四种: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欲界心散乱,而色界、无色界诸禅定更为清静。若不着三界入定,则是不系三昧。

三昧是哪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

具体而言,大乘法中的三昧,略说有108种,从“首楞严三昧”到“虚空不着不染三昧”。广说则有无量三昧。

为什么有无量三昧?从菩萨本身而言,诸菩萨禅定心调,具清净智慧,有方便力,所以能生种种三昧。从众生的角度来说,众生根机利钝不同,菩萨为救度无量众生,而修行无量三昧。

这些三昧看起来高深莫测,我们难以体会。实际上,有一种殊胜的三昧,我们并不陌生——念·佛三昧。

三昧是哪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

念·佛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止初学者在念,声闻众也在念,甚至菩萨都在念。菩萨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菩萨了解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

此外,《大智度论》介绍,其他的三昧没有念·佛三昧这么大的福德,可以速灭诸罪。诸菩萨欲度众生,因此常在念·佛。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