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总结。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750年, 清乾隆皇帝在这里建清漪园,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 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 3000 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颐和园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

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前山风格宏伟、壮丽,后山则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德和园

德和园前身为“怡寿堂”, 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由慈禧太后花 71万两白银重建,是一组以大戏台为主的建筑群。 大戏台高21米、宽17米,有上、中、下三层,结构奇巧精致。

第一层舞台顶板上备有绞车和 7个“天井”, 扮演神仙的演员可从天而降。舞台地板还有“地井”, 供扮鬼魂的演员出入。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5个方池, 配合剧情可引水上台,效果极为壮观。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长廊

长廊始建于 1750年,现为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重新修建的,全长 728 米,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

它沿着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从邀月门西行,经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方的石丈亭,共计 254 间,由东至西贯通了颐和园的游览路线。

廊中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4个亭子, 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长廊的每根栋梁上都绘有彩画, 总计14000多幅,内容不一,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有“画廓”之称。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绣漪桥

绣漪桥在北京南如意门内,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今北京动物园)上船,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

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

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建筑。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木结构,高达 41米,阁顶金碧,气势恢宏。

佛香阁一层内供奉着一尊5米高的“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铜胎鎏金站像,菩萨千手千眼,形态丰满。

二层正中张挂着一幅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拓片,乾隆皇帝御题的碑文记叙了昆明湖的开挖经过。

佛香阁后游廊上方,是一座五色的琉璃牌坊“众香界”。

众香界后面的智慧海,是万寿山的顶端建筑,因整座建筑用砖石砌成,亦称“无梁殿”, 其表面嵌有千尊无量寿佛。智慧海是万寿山的制高点, 亦为后山中轴线的终点。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

清乾隆时(1736—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

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

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

石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

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

以上就是叁肆数码小编整理的关于皇家园林颐和园内部建筑简介以及过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介绍的相关知识,还有不懂的方面可以评论区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