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惹怒新法人士被下狱)(政治风波(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苏轼惹怒新法人士被下狱及政治风波及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总结。

小句子分享:54、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一生只能在世俗中打滚,没有自我,也没有个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朝堂之上,地方不大,却有着世界上最深的漩涡,身处其中所有人都是身不由己。宋朝时候的乌台诗案便是最好的证明,苏轼被捕入狱130天,甚至中途想过自杀,然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因为一句别人妄加释意的诗句。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乌台诗案指的是宋神宗时期的一桩文字案,其中因为御史台衙院内种满了柏树,叫做柏台,而柏树上常常又乌鸦筑巢,所以又叫做乌台,指的是御史台。诗案就是和诗有关的案子。乌台诗案指的就是苏轼因为一句诗而被捕入狱的案子,苏轼一生的三起三落中第一落就是乌台诗案被贬。

乌台诗案具体过程

乌台诗案有很长的潜伏期,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沈括就曾将苏轼此间的诗歌抄录,回到朝廷之后向皇帝奏说苏轼的诗歌存在反对朝廷“新法”的隐语,这是前期的铺垫。

在苏轼后来去往湖州做官时,写下了《湖州谢上表》一文,其中有句话说“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苏轼生不逢时的困苦感,而且说自己是老人了,折腾不动了,只能让那些新人去折腾了等等,这就将新法人士得罪了,新法人士开始搜集苏轼过往的文字,断章取义,指责其诗文中的讥讽文字是愚弄朝廷,最终宋神宗将苏轼下狱。

乌台诗案的结局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苏轼在途中曾一度想要跳水自杀。直到8月18日,苏轼终于到了京都并且被直接下狱,为期130天的文字狱爆发。最终乌台诗案在10月15日侦破完毕,在苏轼数十篇作品当中找出了“谤仙”诗句60多处,另外还牵连到了司马光、范镇等二十九人。最终乌台诗案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以上就是叁肆数码小编整理的关于苏轼惹怒新法人士被下狱及政治风波及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还有不懂的方面可以评论区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436908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