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清明节为何又称植树节)

除了春耕春管,自古以来,中国还有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因此也有人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中国最初的植树节是定在每年清明节的,后来才改为3月12日。为什么植树节后来改日子了呢?通过一个短片一起了解一下。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植树栽树的大好时节,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清明节为何又称植树节)

清明植树还跟祭祖有关,因为坟墓大都是在野外,往往会被杂草覆盖,有时候去祭祖找坟墓都要花费好长时间。于是就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这样就会更加显眼了。后来就逐渐被人们效仿,也变成了一种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清明节为何又称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当时的几名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举行了植树式,之后就把孙中山先生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施行,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