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姥姥吗(外婆与姥姥有什么区别)

外婆是姥姥吗(外婆与姥姥有什么区别)

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前几天,小朱的外甥女从北京回来上学。可能是因为在北京上了几年幼儿园的关系,我发现她基本上不会说什么老家的方言,而且管外祖母叫做姥姥。其实在我们老家对外祖母既不叫姥姥,也不叫外婆,而是叫做姥娘。

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要叫“姥姥”,而不是按照我们老家的叫法,舅舅这样叫,你的妈妈也是这样叫的。据她说是在北京叫“姥娘”会被别的小朋友笑话,我不由得开始担心,姥娘这个叫法可能从她这一代开始要慢慢消失了,可是叫了几十年姥娘的我,已经把外祖母的形象和姥娘挂钩了,换成姥姥或者外婆,都感觉是差点意思。

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其实姥娘是比较小众的叫法,更广泛的则是姥姥和外婆,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外婆的澎湖湾》,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要是改成“刘外婆进大观园”或者“姥姥的澎湖湾”,还是会让人感觉说不出的别扭。

还有18年的上海市教委将作品原文中的“外婆”改“姥姥”一事,这件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相信有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其实按照普通话宣传准则而言,学校中要求使用普通话,上海市教委的做法并没有错。因为《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外婆”的解释是方言叫法,而姥姥的解释则是外祖母。

可是这样修改真的好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姥姥”与“外婆”之争表面上是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竞争,背后却是大家对文化认同之间的竞争。大家都觉得这是自己叫了几十年的叫法,祖祖辈辈都这么叫,凭什么要我放弃自己的叫法,而学习另一种。甚至有好事者举起了推广普通话的大旗,一副要把方言都消灭掉的架势。“外婆”这种叫法因为使用广泛才和“姥姥”有一争之力,那么那些小众的方言呢?

其实方言的消失并非是不可接受,但是寿终正寝和强行扼杀的差别实在是太大,就像那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濒临灭绝的动物,失去了没有后悔的机会。而且百度百科中对普通话的说明很明显,普通话的目的是消除方言隔阂,绝不是消除方言,与人民传承使用的语言并不矛盾。

既然大家都清楚“姥姥”和“外婆”的含义,不影响正常交流,那么还规定哪个是普通话,哪个是方言又有什么意义呢?语言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成长的,现代汉语也吸收了很多外来词汇,多一种方言就多一种可能,谁知道以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

这两个词语只是个例,更多的方言可能正在非正常消失的边缘,比如小朱老家的叫法。如果说普通话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方言就能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