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二百五”来指的是一个人脑子不够用,智商低,做事不周,欠考虑,总之,就是一个人傻头傻脑的意思。

但人们只知道“二百五”这句话不好,是骂人的,至于它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人们并不太清楚。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这个词背后的故事。

二百五,是民间最具代表性的骂人的话,它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做事不靠谱,为人处事喜欢耍手段,投机取巧,倔强莽撞的人。

二百五,最早出自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第83回:

“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百五”就不怎么好,是骂人的话。那么这个“二百五”怎么就成了贬义词,骂人话?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但综合来看,它极有可能来自下面几个原因和典故。

1、谐音

魏晋南北朝时,“贯”就是一种货币单位,“一贯”等于一千文,之所以把一枚铜钱叫一文钱,这是由于铜钱正面有文字,所以人们才把一枚铜钱又称“一文”钱。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当时的钱是用绳子串起来的,当人们提起一串钱时,钱会自然往下垂吊。那时,五百文铜钱称为“一吊”,而二百五十文铜钱就是“半吊”。因此,“二百五”也就是“半吊子”。

由于半吊是一吊的一半,不是满串、也不成吊,因此,人们就用 “半吊子”来比喻成事不足、不好的人或事物。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后来到了明朝,人们又把五百两白银称为“一封”,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半封”又谐音“半疯”。这其实也和半吊子、二百五的意思是一样的。

2、方言

在江淮一带,二百五半吊子在地方方言里,就是指一些人说话不实在,不拘小节,办事不地道,敷衍了事。

还有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叫楚剧,楚剧中就有一出戏叫《半吊子卖鞋》,剧情是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在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根据这个戏,也说明“半吊子”二百五在当时就已经很流行。

3、战国故事

战国时,有个叫苏秦的人,很了不起,他是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在他的运筹下,齐、楚、燕、赵、魏、韩六国结成同盟国,一起对付秦国。因此,他被六国封为丞相。

一次,苏秦在齐国的时候,突然被人刺杀,不幸身亡。齐王听说后,心里很悲痛,下决心要捉到凶手。可去哪里捉呢?齐王很快就想出了一招妙计。

他让人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使劲抽打他的尸体,最后把他的人头挂在城门上。还张贴告示,内容说的是:苏秦是个内奸,死有余辜。齐王早就想杀他了,一直没杀成,今天有人把他杀了。齐王一定要重赏这个人千两黄金,让这位勇士快来领赏。

很快,告示贴上去不久,就有四个人来领赏,他们都说苏秦是自己杀的。

当齐王见到他们时,恨不能马上杀了他们。但嘴上却说:“这可怎么办?我这里只有一千两黄金,你们怎么分?” 这四个人马上说:“好办,一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拍案大喊:“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其实,这四个人根本不是真正的杀手,而真正的杀手,是秦国派来的,现在早就跑回秦国了。

后来,民间就有了二百五的说法,主要常用它来形容一些傻瓜、笨蛋的人。

4、民间传说

说以前有个秀才,为了功名,他发奋苦读,可生来命苦,他的一生中从没有中举过,并且自己连一个儿子也没有。

但到了晚年,不知怎么搞的,他竟喜得贵子,而且是双胞胎。这俩儿子,一个叫成事,一个叫不成事。

一天,秀才妻子说:“我去集市上转转,你在家看着这俩小子写字,大儿子要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

当秀才回来后,就问妻子,俩儿子写得怎么样了,妻子说:“写是写了,不过,两个人都是二百五!”

5、推牌九

说起牌九,这是过去的一种赌博工具,牌九中有“二板”和“么五”两张牌,它们加在一起正好是十个点,被称为“毙十”。毙十是牌九中最小的,它什么牌它也“吃”不了,于是,人们就用“二板五”比喻啥事也做不了。慢慢地到了后来,人们干脆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了。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的真实由来)

总之,二百五这个贬义词到底是怎么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二百五所包含的意思,大家却心知肚明,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