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红杏出墙这种现象,原来应该只是描述一种自然现象。一棵枝繁叶茂的杏树,原本只是在一家院子里长着,由于天长日久,枝繁叶茂,杏树的枝头难免伸出了墙外,白白的围墙,墙上凌空的砖瓦,芬芳馥郁的花香,粉红的花瓣—–无疑是给墙外过路的行人平添了一种姹紫嫣红的美景,心旷神怡的感受。

不过后来,这种自然美景被文人们赋予了另外一些不同的涵义和韵味,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用红杏来代指墙里这户人家家中的夫人、小姐出轨了。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那么,这个红杏出墙的引申意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一个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红杏的女人,结婚以后不久,她的相公进京赶考,一年以后才回来,由于两人好久不在一起,一个刚刚结婚不久的青春少妇,自然是寂寞难耐,便在外面有了一个相好的男人。

后来,她的相公尽管回来了,但是,她已经把出轨当成了习惯。只要等着相公夜晚睡熟以后,她便悄悄起床出门,踏着夜色,借着月光,爬过墙头,去和墙外等候她的一个男人王二约会。很显然,在相公出去这一年,他们一直在约会。后来,在她七十岁那年,她终于鼓足勇气,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她的相公。她的相公倒是非常大度,并没有生气,而是写了一首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后来,红杏出墙的典故也就流传了下来。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第二种说法,是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什么意思呢?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十分爱惜的青苔,我在外面轻轻地扣打柴门,里面却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从院里越过墙头伸到了墙外。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当然,有些吹毛求疵的学者总是自我诋毁,卖弄才学,说没有那么多,有说两千多年的,有说三千年的,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从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算起,至少也有三千五百多年了。在这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我们的语言文字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含蓄,不能太直白,二是形象化表达一种现象。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红杏出墙,就非常符合我们中国汉语文化的特色。说白了,就是指女性出轨。因为不管是男性出轨,还是女性出轨,总不能算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直接说出来,似乎有伤大雅,倒不如说得隐晦一些,文雅一点,含蓄一点。反正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就行了。文雅地表述出来,更显得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和底蕴深厚。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一个画面:一场和煦的春风过后,一场绵绵细雨过后,在春意盎然的时节,院内的杏树纷纷扬扬开放起来,到处是星星点点的花瓣,香气袭人,芬芳了整个院子。杏树上面结满了累累红杏,压的杏树枝头沉甸甸的伸出墙外。这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情景、画卷啊。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这样美好的景致,如果你直接大惊小怪地喊叫:“出轨了!”那将是多么煞风景的事呀。倒不如说两句好听的话,以助声威:“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看看,这多好。

杏花开放时节,正是春光明媚时候,古语说:桃李杏春暖一家。桃李杏开放时,历来被我们寓意为花花绿绿、生意盎然的春天到了。不管你如何不喜欢春天,也总比你在寒冷凌冽的冬季被冻得瑟瑟发抖强吧。

红杏出墙的情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女子出嫁后红杏出墙,一种是没有出嫁的女子,在闺阁时,就已经红杏出墙了。

一,出嫁后红杏出墙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的就是一个为人妇的女子红杏出墙,家住湖北襄阳的蒋兴哥和妻子王三巧悲欢离合的故事。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蒋兴哥从小就随父亲赴广东经商。父亲去世后,蒋兴哥娶王三巧为妻,少年夫妻,十分恩爱。婚后,蒋兴哥要到广东去料理父亲的旧业,只得和妻子三巧儿告别,两人约定,以一年为限,蒋兴哥归家。哪成想,蒋兴哥中途患病,以致于误了原先的约定时间,就耽搁了下来。

在蒋兴哥外出经商期间,三巧儿一直恪守妇道,足不出户,终日盼望丈夫早点归来。一天,从窗帘里看到街上有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与丈夫蒋兴哥有点相像,她揭开帘子看,被籴米的新安商人陈商看见。这个情景是不是和西门庆遇见潘金莲的情形很相似啊?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陈商因为爱慕三巧儿长得实在好看,便买通了卖珠宝的薛婆,利用三巧儿的寂寞心理,奸骗了三巧儿。

后来,陈商要回新安老家料理生意,三巧儿又以蒋家祖传之宝“珍珠衫”赠给陈商。陈商在苏州枫桥遇到贩货回家的蒋兴哥,因蒋兴哥隐姓为商,众人称呼他为罗小官人,陈商不疑,两人竟然成为知己。

蒋兴哥见了珍珠衫,又从陈商嘴里得知他和三巧儿相好的事情以后,回家后,就休了三巧儿。三巧儿情知这都是自己的错,寻死不成,被父母嫁给了路过此地的广东潮阳县知县吴杰为妾。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陈商与王三巧儿分别后继续做生意,回家去取本钱,他的妻子平氏发现了那件珍珠衫,料定是件是非之物,就给他偷偷收起来了,陈商找不到珍珠衫,就猜疑是妻子平氏拿了,夫妻俩大闹了一场,陈商负气离家去做生意。他第二次去襄阳,中途遇到了强盗,又染上了重病,不久后一命呜呼,死了。他的妻子平氏奔丧过程中,被困在襄阳,经人说合,带着那件珍珠衫再嫁,她的二婚丈夫正是蒋兴哥。

一年后,蒋兴哥到广东合浦贩珠,与卖珠的陈老发生争执,陈老跌倒身亡,蒋兴哥被捉到县衙。恰巧吴杰调任合浦县令,三巧儿见了讼词,才知是前夫蒋兴哥吃了官司。她便以兄妹的名义,求告知县吴杰手下留情。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吴知县看在三巧儿的面子上,让蒋兴哥偿赔殡葬之费,了结了这件案子。事情完毕,吴知县让蒋兴哥与三巧儿相见,二人一见面,触动旧情,抱在一起,放声大哭。吴杰看出破绽,问明情由,便把三巧儿归还了蒋兴哥。

因为蒋兴哥这时已经娶了平氏为妻,这回三巧儿再次回到蒋家,只能做偏房了。好在平氏也很贤惠,蒋兴哥、平氏、三巧儿一夫二妇三人非常欢乐和谐,团圆终老。

二,闺阁时红杏出墙

这样的故事也不少。这里讲一个同样是出自冯梦龙先生的小说。《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讲的是清朝弘治年间,杭州城里有一个少年纨绔子弟张荩,因父母早丧,无人管束,每天和一帮浪荡子弟瞎混。一天,在一个居民巷子里临街楼上看见一个绝色小女子,打开窗子往外倒梳妆残水,把张荩迷了个半死。

张荩从此以后,茶饭不思,睡觉不稳,只迷恋这个女子。每天在这家门前逗留,希望联络上这女子。这天,他在窗口又看见了这个女子,四目相对,两人显然都有些意思,张荩便把一个手绢团成团扔了上去,女子接在手里,把她一只合色鞋扔下来给张荩。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张荩知道那女子有意,便托媒婆陆婆去那女子家说和,想结交那女子。陆婆应允,告诉张荩,那女子叫寿儿,父亲姓潘,只有父母亲和她三口人,并拿着张荩给的一只合色鞋去了潘家。陆婆借故把寿儿母亲潘婆支开,和寿儿介绍了张荩对她的相思之苦。寿儿也有心张荩,便把另一只合色鞋也给了陆婆,让她联系张荩。并约定,在后半夜,张荩在楼下咳嗽一声,作为暗号,寿儿在楼上用布匹卷成绳子从楼上垂下来,让张荩攀着绳子上楼。两人幽会。

陆婆得了消息,本来打算告诉张荩,不曾想,去了几次张荩家,张荩都不在。其实这几天张荩在一个妓女家住下了,过了好几天才回去。

陆婆这天回到家,儿子陆五汉正要杀猪,让母亲陆婆帮忙,陆婆平素就怕儿子,只好脱去衣服帮助儿子。不巧把那个包着一双合色鞋和银子的包掉在地上,让儿子陆五汉捡去了。陆婆发现以后,跟儿子要,儿子不给,让陆婆说明白这件事是怎么回事。陆婆只好说了张荩和潘寿儿的事。

陆五汉把自己打扮起来,夜里假装张荩去和潘寿儿幽会。由于每次去都是晚上,潘寿儿自然难分真假,两人幽会半年,潘公潘婆发现女儿身体有点不对劲,有时又听到楼上有人说话,就让女儿潘寿儿搬到楼下住,他们老两口住在了楼上。

为什么叫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怎么来的)

因为两人最后一次幽会时,潘寿儿怀疑父母知道了他们的事,让陆五汉近期不要来。陆五汉占了半年的便宜,听到潘寿儿近几天不让他来,心里本就不爽,几天到楼下,都不见潘寿儿从楼上垂下绳子,就从自家搬了一个梯子上了楼,月光中看见床上睡着两个人,他以为潘寿儿见异思迁,又有了相好的,身边取出杀猪刀,把潘公潘婆杀了。从梯子上下来,再搬着梯子回了家。

在官府审核这件案子的时候,尽管有些反复,好在知府大人不是昏官,后来把这件事搞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潘寿儿羞愧不已,触阶自杀;陆五汉被处决;尽管这件事不是张荩所为,但毕竟是由张荩勾引潘寿儿引起。张荩因此非常自责,也非常后悔,出钱埋葬了潘家三口人,从此后杜绝了旧时恶习,开始认真做人做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