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杨的名人有谁?(古代杨氏重要名人概述)

泱泱中华,煌煌典籍,杨氏名人,浩若繁星。与其他姓氏不同,杨姓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名门望族——弘农杨氏。杨章之后,杨氏家族把西岳华山作为第二故乡和再生之地,并立志要在弘农华阴重新崛起,再创辉煌。汉时华阴县(现为陕西省华阴市)地处陕西、河南交界处,为秦汉杨氏聚居之所,是杨姓早期故乡,杨震公祖籍就在陕西华阴。西汉元鼎四年,弘农郡建立,杨姓遂成了当地的首姓;因此,弘农华阴便成了杨氏公认的郡望。西汉元鼎以后,华阴属弘农郡管辖,故杨姓将郡望称之为“弘农郡”或“弘农堂”,“弘农郡”现为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的旧“函谷关城”。

姓杨的名人有谁?(古代杨氏重要名人概述)

历经秦汉,杨氏子息在四百四十余年的蕃衍生息中出了弘农望族名垂青史的四世太尉。

杨震,字伯起,生于东汉武帝建武甲寅三十年(公元54年)二月初八亥时。震公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无不穷究。是时有“关西孔子杨伯起”的美名享誉学界。他长期在今河南湖城任教,五十岁才当上州郡长官,曾任荆州郡和东莱郡(今山东掖县)太守,卒于汉安帝元初丁巳四年(公元117年)。《后汉书》记载,汉安帝延光二年癸亥震任太尉,甲子三年(公元124年)为宦官诬陷,饮鸩而亡,享年七十岁。初葬于今陕西华阴西南的潼亭,后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

弘农杨氏皆以“四知”为荣,并构“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弘农祖德家风盖由震公缘起,特别是“含环雀报”和“四知辞金”的传奇故事,更是广为传颂。欲知故事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东汉太尉关西夫子杨震传。

杨秉(公元91-165年),字叔节,震公续配邴氏(封一品清德夫人)所生之长子,为后汉桓帝刘志得力宰辅,著名政治家和儒学教育家。他“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官拜侍中、太尉。《后汉书》记载:“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以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八年(公元165年)薨,时年七十四,赐茔陪陵。”由此可见,杨秉乃官场中清正廉洁的真君子。欲知秉公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汉太尉杨秉传。

杨赐,字伯献,杨秉之子。“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东汉灵帝时侍讲于华光殿中。熹平二年,官至司空,后来又拜光禄大夫。熹平五年官擢司徒。杨赐每每上疏劝谕皇上,“师范之功,昭于内外”。故在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九月赐公逝世时,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以表沉重哀悼,并赠东园梓器 服,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以慰杨家。安葬那天,灵帝亲派侍御史持节送丧,兰台令史十人发羽林轻骑车介士前后鼓吹,又敕骠骑将军官属司空法驾送至旧茔,并谥封为文烈侯。欲知赐公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汉太尉杨赐传。

杨彪(公元141-225年),字文先,杨赐之子。少年受家学薰陶,初举孝廉,州举茂才(秀才)。汉灵帝熹平年间,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年间因揭发黄门令王甫贪污有功,被召擢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并迁颖州南阳太守,三迁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汉灵帝中平六年,取代董卓为司空,同年又代为司徒。翌年,因顶撞董卓被罢官。汉献帝兴平元年杨彪官复太尉,录尚书事。李催、郭汜叛乱时,彪公尽节卫主,保驾洛阳。建安元年,又遭曹操诬陷,后孔融极力说曹,曹才免杨一死。建安四年,复拜太常,十年之后,又被罢官。至魏文帝曹丕“受禅”篡位后,派人请杨彪做官,杨彪忠于汉室坚决不从,丕乃授彪为“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可见彪公之廉洁正直声望。欲知彪公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汉太尉杨彪传。

杨修,字祖德,杨彪之子。为人绝顶聪明,真所谓“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汉献帝建安年间举孝廉,除郎中,为丞相曹操主簿,“是时军国多来,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为曹操办事很得力,但由于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而又为操所不容,终为曹藉以把柄而戮杀。

魏晋南北朝是杨姓风华正茂时期,杨姓后昆播撒于华夏大地各个角落,尤其是氐族杨氏先后建立了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其昌盛与大隋杨氏并驾齐驱。北魏的“杨播兄弟,俱以忠毅谦谨,荷内外之任,公卿牧守,荣赫累朝,所谓门生故吏遍于天下”(《魏书》)。而皇亲国戚,大权在握的“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分权于武帝司马炎,势倾天下。

大隋杨氏虽然仅仅维持了两代(后人认为杨广之后杨侑亦称帝也。杨侑乃杨坚公长子杨勇公之子,在位二年,帝号“义宁”),但其一统中华、兴科举,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足以视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溅起的绚丽浪花。

杨坚(公元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汉太尉之十四世孙”,北周重臣(传说魏文帝大统七年辛酉六月癸丑之夜,坚生于冯翊之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其母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坚舍于别馆,亲自抚养。母抱坚时,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大惊,坠之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大象二年五月,坚任杨州总管,是月宣帝崩,时静帝年幼,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并封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受周禅称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后改名长安(现西安),建年号“开皇”,时年三十九岁。坚于开皇七年丁未灭梁,两年后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其在位二十四年,政绩卓著,在历代帝王中是一位好皇帝。福安杨氏乃大隋皇帝房派衍支。欲知坚公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隋开国明君杨坚传略。

在唐朝,杨氏家族出过杨恭仁、杨师道、杨执柔、杨弘武、杨再思、杨国忠、杨绾、杨炎、杨嗣复、杨收、杨涉十一位宰相,名将、名臣更是不计其数。到了五代十国又出了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四位君主(皇帝)。而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在历史上的地位更不一般。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隋朝名臣杨汪五世孙女,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机智警敏,善解人意。十七岁时即被选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妃。至开元二十八年十月,李隆基游幸骊山温泉宫,召她晋见,被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所吸引,接着把她度为女道士太真(后世又称其为杨太真),从寿王府中请出接入宫中,又于天宝四年八月初六册立她为贵妃。直到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公元756年7月15日),魂断马嵬坡。杨玉环作为封建王朝内部斗争的牺牲品,是让人惋惜的。而她在中国古代社会作为歌唱家、舞蹈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满门忠烈,写就了杨家将彪炳史册的功绩。千百年来,在小说、戏曲、诗词、绘画里,杨令公、佘太君的形象永远堂堂正正;而杨家府内英雄女将更是有口皆碑。杨家将恪守“清白传家”的家风,在残酷的民族战争和民族压迫的特定社会形势下,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消弭战争的灾难,他们上演了一出出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正剧,赢得了各阶层人士的旌表与颂赞,为杨姓族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杨业,又作杨邺(公元932-986年),北宋名将,本名重贵,字继业,号称杨无敌,尊称杨令公,山西太原人,祖籍火军山(今山西偏关西南,后迁太原),官至云州观察使,卒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一说是杨杼六十一世孙,一说是伯侨后裔,但可以肯定的是杨业乃震公之后昆。他先事北汉刘崇,后事北宋太宗,累官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知代州(今山西代州市)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元帅)。与契丹角逐三十余年,杨令公生于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五月二十五日,殉节于北宋太宗雍熙三年丙戌(公元986年)七月,享年五十九岁。令公可谓生不逢时,在他佐宋的七年,外有劲敌辽夏相侵,内有权奸潘仁美作梗,因而使得他东征西讨,左右招架,不得安宁,异常艰辛,最终殉节于陈家谷。杨令公是满门忠烈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欲知杨令公详情,请参阅本志第五篇:祖德家风——北宋抗辽英烈杨业传。

杨姓在宋元之前,基本上是北方的著姓望族,而在宋元明时期便开始南迁,在江南各地迅速蕃衍,并且人才辈出,英华毕具,为江南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江西吉水杨辂(震公二十二世孙)独领风骚;广东梅州客家杨氏人才辈出;湖南花园卯田杨氏英华毕具;安徽杨氏“鼎甲江南”;江西杨士奇、福建杨荣、湖北杨溥更是“三杨开泰”,而最负盛名的当属福建镛州(今将乐)的杨时(杨荣之后裔)。

杨时(公元1053-1135年),乳名十二郎,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时自幼聪颖好学,北宋神宗熙宁九年登进士第,因闻程颢、程颐兄弟讲孔孟绝学于河洛,遂弃官往颖昌(今河南许昌)师事程颢,后又转师程颐,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杨时一生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爱国恤民,在任内“皆有惠政,民恩不忘”,且敢指斥蔡京、童贯误国害民之劣行,为时论所称颂。他毕生研究理学、“倡道东南”,被尊为“闽学鼻祖”,“道南第一人”,清康熙皇帝御奉为“程氏正宗”,其弟子朱熹后来成了儒学集大成者,时之功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