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中国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中国第一届春晚出现,当时的春节被称为是“最有年味的”

原创2023-01-24 17:45·艺述史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一经播出就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不仅影响了之后数十年的春节形式,还成为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项目”。

除了春晚之外,80年代的春节还被称为最有年味儿的一个年代。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回去,但是从老照片和长辈的讲述中,仍然可以再现当时的美好。

1

自古有这样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对食物的要求很高,而这种“要求”也延续到春节的吃食上面,人们都想借此来犒劳下过去一年的辛苦。

除去饺子年糕之类的特色不提,鸡鸭鱼鹅,猪羊牛驴等肉制品都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80年代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资供给力度,但“勤俭持家”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人们也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奢侈”一把。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那个时候也有年夜饭的说法,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坐满桌子的菜品,大人小孩乐呵呵的交谈,难得享受平和安静的新年时光。

衣服也同样如此,那时候农村大部分人的衣服还都是自己扯布自己做。

过年难得买一件新衣服,就会给自己拾掇干净,整一个新年新气象。

其实当代也是如此,大人们还是会提前给小孩买好新衣服,一家人体体面面,去亲属家里拜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中国人对土地的眷恋是无比深沉的,对于房子更是十分看重。

新年来临之际,很多家庭大人小孩齐上阵,给房子来一个大扫除。

这也是新年新气象的一部分,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生命力的一部分,一直在我们的血脉深处传承。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衣食住”都已经说过了,“行”也是必不可少的,外媒还曾经将我国称作“自行车王国”。

那时大城市遍布自行车,几乎每家都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荣,甚至在年轻人结婚时候的“三转一响”,也包含了自行车。

所以在农村,自行车也是一种十分时髦的交通工具。

工厂的自行车产量不足,有时候需要工业票才能换,并不是有钱就能拿到的,这样的经历是烙印在当年每个人心头的。

过年的时候买辆新自行车,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2

“春运”这个词现在大家都不陌生,它的起源也与80年代的春节离不开关系。

从1979年开始,国家放开了对物资的供应,不仅逐步取消了粮票制度,而且饼干,巧克力等零食的产能上升,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中。

而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刚吹起的年代,在国家的大力鼓励下,一批人下海经商。

他们在时代的风口上获得了第一桶金,能够初步改善家庭环境,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虽然时代有了进步和发展,但是旧的秩序和规则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由于千百年来农耕社会的影响,新年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就是“头等大事”,值得最高规格的礼遇。

1981年的时候,中国特有的词汇“春运”开始出现。

在全国各地打工奋斗的人们,都会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带着一年的积蓄返回家乡,给亲人带来欣喜。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当时的航运还没有那么发达,私家车更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宝贝。

因此大客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大家带着大包小包,蜂拥挤上火车,在人声鼎沸中感受回家的喜悦。

1983年,中国第一届春晚出现,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只要能给人带来欢乐,那么这个节目就能上春晚,而不用考虑其他东西的影响。

在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兴高采烈的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听着演员们的祝福,感受着浓烈的年味儿,为一年的努力而自豪,也为下一年的拼搏攒劲。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广告、电视剧等新的东西出现,让人们为新时代欢呼自豪,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逐渐出现在中国人民的身上。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3

有人说80年代的春节是最有年味儿的,网友们在网络上将小时候过年的经历讲述出来,也希望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更多人。

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说法,春节从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去之后才结束。

小年那一天要喝腊八粥,北方农村还会烙一些芝麻糖烧饼,将这些带甜味的食物送到灶王爷面前,让他去天庭汇报的时候不要打自家的小报告,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

这些食物后来大多进了小孩子的肚子,虽然那个年代物资缺少,但人人笑容满面、从不失喜悦。

这会让无数孩子盼望着春节再次到来,同样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启迪作用。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打扫屋子,置办年货,贴春联,焚香上供就要逐步进行。

平日里的亲戚朋友需要走动,于是会上街购买礼品,烟酒糖果之类的商品很多,但是普通人一般不会买太过昂贵的,挂历,暖壶皮都是不错的礼物。

越是接近过年,街面上就越热闹,各种商贩挤在道路中央,人来人往之际,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但是这样的情况越使人们的热情高涨,人声鼎沸之下,所有人都能感受过年的快乐。

到大年三十晚上,喜庆的氛围达到了极点,各家各户都会放鞭炮,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传遍了村庄,家家户户开始吃年夜饭,包饺子,浓浓的年味儿就在一片喧嚣中展现出来了。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八点钟以后,人们聚在电视机旁,有滋有味的看着节目,聊天吃饭。

小孩子则去捡那些还未激发的炮仗,然后三两成群的放炮,冻得满脸通红都毫不在意。

大年初一一大早,所有人都起来拜年,大人孩子穿着新衣服,大街小巷的走过去,街上人来人往,和熟悉的亲友叙旧。

即使碰到陌生人也会打一声招呼:“新年好!”

这样的开心氛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结束,那时候大家可以一起放飞孔明灯,观看灯展,吃元宵,给长达20天之久的新春佳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4

80年代的春节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许多00后和10后根本想不到那时的盛况。

而且春节的年味儿也在一年年削减,这个传统节日好像在社会的“进步”之下走到了尽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家人越来越难聚齐,鞭炮的声音也小了许多,有关春节的因素越来越少,好像大家对这个合家团圆的节日越来越不重视。

即便随着时代进步,物资供应越来越充足,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新奇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都无法弥补年味儿的缺失,春节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春节好像变成了一种负担。

休息7天上班7天的调休制度,复杂的亲戚关系,乏味的老家生活,缺失的精神建设,种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春节的衰败。

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应该会无比怀念当时的时光,即便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节日。

时间一步步向前,很多东西都会被时代洪流所裹挟,走向成熟,走向衰败。

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变化尤其明显,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第一届春晚是哪一年()

这种变化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怀念80年代也情有可原。

但那时的记忆,那时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铭记,并且会在未来时间里不断追寻,不断憧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