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药的主要成分(已经消失的传统黑火药)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让人类从原先的冷兵器时代逐步进入到枪炮时代。除了军事用途之外,黑火药还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河县自古就有生产黑火药的传统。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硫磺、木炭,有个经典的口诀叫做“ 一硝二磺三木炭 ”,即一斤(旧制十六两)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按照上述比例混合、炒制,就做成了黑火药。根据用途不同,各成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做烟花的火药,要比做鞭炮的多一些铁粉、铜粉之类的成分,才能发出色彩艳丽的光来。

除了硫磺需要去外地采购之外,硝、木炭都来自本地。这其中用量最大、生产过程最繁琐的,就是硝。硝也称为“硝石”,其有效成分是硝酸钾、硝酸钠之类的硝酸盐。硝的生产俗称”熬硝“,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木柴。方法是:取含硝的土(俗称碱土)置于水中,经过滤、澄清、曝晒,即得到浓度较高的溶液。溶液放入锅中加热,使水分蒸发待锅底开始出现结晶时停止加热。因为硝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因此溶液冷却后即可从锅底获得硝。熬过硝之后的溶液,还可用以生产食盐、卤水等。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已经消失的传统黑火药)

 

清河旧城(即”老城里“)地势低洼,盐碱地很多,因此”扫碱土、熬硝“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有很多人从事这些劳动。“熬硝”需要大量的碱土,生产者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收集,需要购买。在农闲季节,每到凌晨,盐碱地上长出白毛一样的微小结晶。勤劳的农民早已推着小车、拿着笤帚,到处寻找“白毛”多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扫到一起,装到车上。他们冒着严寒,用一车车的碱土为家庭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

相对于熬硝来说,烧炭就容易得多。根据所需炭的量,挖一个窑洞,里面塞进木柴、秫秸之类的柴草,点燃。待火烧得够热时,迅速封堵住洞口,务必做到密不透风,使里面的柴草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炭化。等到温度降下来之后,才可挖开窑洞,否则会导致前功尽弃。

有了硝、硫磺、木炭,即可炒制黑火药。这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最危险的阶段,稍有不慎就可导致惨剧。

木炭和少量的硝混合,卷在又细又薄的纸筒里,就做成了“滴答金儿”。以前的春节,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灯。孩子们人手一把“滴答金儿”,成群结队满村跑来跑去。那一滴滴落下的微小金色火花,给物质贫乏的童年带来无尽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安全的各种炸药逐步取代了黑火药的位置。再后来,国家加强了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清河县的传统黑火药生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