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夜间仅靠雷达飞行就行吗(勇敢者的游戏:舰载机如何“修炼”夜间起降?)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进行夜间起降训练的视频,至此,关于中国航母舰载机部队是否具备夜间作战能力的悬疑已经解开。

纵观世界航母发展史,要实现舰载机夜间起降,需要的不仅是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术和勇气,现代化的着舰引导系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飞机夜间仅靠雷达飞行就行吗(勇敢者的游戏:舰载机如何“修炼”夜间起降?)

歼-15舰载机夜间起飞

勇敢者的游戏

美军虽然从1929年就开始要求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具备夜间起降能力,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所缩水,飞行员只要能在海军航空站的模拟甲板上起降就可以过关,并不需要在真正的航母上起降。直到二战爆发,舰载机夜间起降的战术价值才得以凸显。此间,一方面,由于海战双方都依赖远程舰载侦察机寻找定位敌方舰队,侦察机往往要黎明起飞,到日落才开始返航,因此在暗夜条件下起降就成了必备的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日军夜间轰炸机的存在,美国开始为航母研制并配备夜战舰载机,既然是夜战机型,夜间起降也就成为飞行员们必备的基础技能。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这一时期的航空仪表水平较上世纪20年代有很大提升。夜间仪表飞行成为多数优秀飞行员所掌握的技能,而雷达和无线电引导技术的进步,也使舰载机返回航母的导航难度大幅降低,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让舰载机夜间平安着舰,仍离不开灯光。

二战中,除少数周密策划的小规模夜间空袭作战,以及遭遇敌方夜袭时紧急出动的夜间防空作战外,大规模舰载机夜间着舰的战例屈指可数。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1944年的美日马里亚纳海战,米切尔在明知舰载机需要大规模夜间降落的情况下,仍大胆派遣200架左右的舰载机,对位于最大航程处的日军航母编队展开空袭,并在夜间收容舰载机时打开舰艇上的指示灯光,以引导舰载机着舰。

值得注意的是,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舰载机的大规模夜间降落并不成功,在回收舰载机群的过程中,美军损失了77架战机,并有49名飞行员丧生。相比之下,当天白天的“马里亚纳猎火鸡”战斗中,击落300多架日军战机的美国舰载机部队,总共才损失了23架战机。

飞机夜间仅靠雷达飞行就行吗(勇敢者的游戏:舰载机如何“修炼”夜间起降?)

“福特”号航母上的舰载机进行甲板弹射和降落测试

危险值降低

二战后,喷气式战机开始进入美国海军服役。1950年,尽管第一支装备F2H-2N“女妖”喷气式夜间战斗机的部队开始在“罗斯福”号航母上执行巡航任务,但这支只有四名试飞员组成的小分队,当时每人每月只进行一次夜间降落训练。该部虽然后来换装了F3D夜间战斗机,并执行了若干次夜间作战任务,但舰载机夜间起降仍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掌握的高难技巧。

随着以斜角甲板及助降镜为核心的一系列设备的运用,舰载机夜间降落的辅助手段逐渐增多,舰载机夜间降落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这其中,斜角甲板带来的复飞优势自不必说,助降镜则极大提升了舰载机降落的成功率。此外,1955年开始装舰实用的塔康导航系统,对引导舰载机着舰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视距内无线电空中导航辅助手段,可为舰载机提供误差小于1.6千米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在塔康系统引导下,舰载机飞行员只要跟随仪表上指示舰艇方向的指针并读取距离显示器上的数据,同时修正横风偏移,就能保持在着舰航向上,直至飞行员看见着舰指挥官或反射镜发出的信号,再自主依靠灯光信号降落。至此,夜间着舰对大部分飞行员来说,已从高风险的“马戏”变成了按部就班的“正常流程”。

随着技术的演进,这套系统也处于不断改进中。比如,最早的反射式助降镜使用的是白光光源,在白天不够明显,夜间又背景过暗,难以看清光束反射的准确位置,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投入使用。针对“菲涅尔”透镜中光线产生的下滑坡道分辨率不够,易产生降落角偏差的缺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引入了光纤光源的改进型“菲涅尔”光学助降系统。为改变“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作用距离较近,以及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效果较差的缺陷,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还发展了“艾科尔斯”激光助降系统,将光学助降系统的作用距离增加了五倍。(世界军事)

飞机夜间仅靠雷达飞行就行吗(勇敢者的游戏:舰载机如何“修炼”夜间起降?)

F2H“女妖”战斗机

​【订阅关注“国防时报排头兵”,纵览军情,聚焦热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