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生命出现之前,宇宙是一个物理或化学的世界,只有非生命的物质按照自然规律默默地在相互作用。

我们知道,意识依附于物质实体而存在,它随着生命的出现而出现。所以,物质存在是生物意识产生的基础,换句话讲,如果没有物质存在、没有宇宙的物质运行规律,也就无所谓意识。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对物质的属性、形态、关系及运行规律的反映。

和生命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意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生物的特性是生息、繁衍和演化。地球上每种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机体内都有称之为“意念”的存在,何谓“意念”,“意念”就是生物为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欲求,每一种生物都力求存在下去。植物有对空气、阳光水和土壤养分的需求,动物有对食物、延续后代的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即是生物的“意念”,这种“意念”的存在保证了万物的生生不息。

“意念”和意识不一样,意识由“意念”而生,但并不是任何“意念”都可转化成意识。植物和动物有一根本区别,植物体内不存在能够进行思维的组织,而动物则有──脑组织,这样的生物构造决定了植物性的“意念”不能转化为思维,而动物性的“意念”则可通过脑组织进行思维活动。

与植物比较,动物的生存方式就不同了,动物不像植物那样能自行从环境中取得养分,而需要自己主动寻找生存所需的食物,否则它们就无法生存。所以,一般动物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范围,通过某些特定活动来获取食物,动物的特点就体现在一个“动”字上面。那么,动物的活动与意识有什么关系?动物的行为目的可称为意图,因目的而产生了判断和选择的需要,表现在生物形态上就具有意识的特征。动物的活动表现出主动的特性,它们不只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反应,还要去描述自身与环境中各种存在之间的关系,即通过主动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求得更好地生存。

生物的生存本能,环境的变化,这些都要求生物体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反应,生物体内由此产生出协调身体各部分运作的组织,这就是生物的神经系统组织。最原始的意识是一种简单的神经系统,当遇到食物、危险等,它能够做出某些生理的反射或应激反应。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形成更加精密的细胞组织结构,并具有复杂的功能,它不仅能够感应外界的刺激,而且还能发出行为的指令,成为控制身体的中枢系统。动物的脑组织就是从原始生物的神经系统进化而来的。

意识是环境中各种实体及相互关系的反应,它需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行分辨、定性、关联和记忆的活动。视觉感受、运动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等等都与脑的演化有关,自然界里的各种声音、视觉影像、气味、运动的协调都需要通过大脑。大脑通过神经细胞与各感官组织相联系,思维系统的作用是各种感官信号的汇集与整理,大脑与各感官组织的演化同时进行。总之,意识的形成与外部的各种刺激或影响有关。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例如,在灵长类动物中,脑细胞在特定的时间会有最大的活性,活动最为频繁和剧烈。当脑细胞将要造新的神经元的时候,神经元祖细胞开始增殖,制造新的神经元的时候,就会发生诱导表达,同时发生遗传因子运动的增加,将遗传物质顺序打乱,获得神经元新的功能。

意识是神经细胞功能的表现,它的进化是有序的,有层次的,这反映在意识进化的各个阶段,也显示了意识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

大脑的产生是生命进化达到高级阶段的标志,大脑产生了意识和学习能力,这使得动物的行为有目的性。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的行为、情绪变化其实都是体内各种分子运动和关联的结果,而这些行为和情绪变化都来自大脑的支配。大脑(神经网络)是唯一调节体内的各种化学平衡的中枢。

在动物的生存活动中,大脑有两项基本的功能:一是协调身体各组织的活动,包括器官和肢体的活动;二是处理来自各个感官信息的功能,进行记忆、思维和表述。

动物智力的发展和各种感官系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大脑和听觉、视觉、嗅觉、运动等系统协同演化。

智力最主要的作用表现为对感官信息的感应和处理,生物体在与环境作用时会产生各种感应,这些感应被以生物形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形状、颜色、声音、气味、体感等一系列的感觉,即生物的记忆功能。早期的生物没有大脑,只有简单的神经系统,这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只有感觉,没有思考也没有认识。意识的最初萌芽是记忆的出现,外界反复出现的事物以信息的形式传导给生物体,意识的对象就是外界的存在物,这样的信息被储存——被称为记忆。接下来,在记忆的基础上又有了分辨和判断的能力,环境中有不同的事物存在,同时,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去分辨和做出判断。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同时,生物在生存体验中逐渐意识到各种感官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像形状、颜色与某种食物的联系,声音、气味与潜在危险的联系,动物逐步能通过相互关联的感官信息来认识和定义自然界的事物。随着对外界感应和处理能力的增强,动物发展出情感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环境中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做出反应,并且在这种反应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调节。

动物智力的发展更进一步是在记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比和选择,记忆和经验是储存在大脑里的生物信息,当动物在生存活动中又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的时候,这样的事件被转换成生物信息与以往的记忆和经验进行比较,并由此做出选择。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都有着对所处环境状况进行判断的能力,如,哪里是猛兽经常出没的危险地带,什么时候觅食比较安全,环境中各种物质存在形态和特征,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认知能力都是建立在记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在自然界,动物与环境中各种存在关系,生存活动中有得失、苦乐这样的情感体验,表现在行为上为趋乐避苦,行为是在思维的基础上执行的,即行为上的判断和选择。另外,动物之间也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特定的交流方式来表达它们的情感和意愿,这些行为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动物的这些生存行为影响着他们智力的形成和发展。

可以想象,动物的脑组织是这样发展和完善的。动物的脑组织是处理各种感官信息的神经系统,这些信息包括形状、颜色、声音、气味、体感等一系列的感觉,脑组织将各种信息关联起来,从而对所感觉的事物做出定义、判断和鉴别,大脑由此产生了综合、推理、归纳这些功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种动物为了生存要与自然以及其它生物进行抗争,动物对食物、性以及求生等的需求不断地刺激脑组织的进化,实际上就是生物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换,这些交换引起身体细胞内分子结构及序列的变化。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动物的脑组织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并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这也是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