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小时候我们只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他救出来的小孩到底是谁呢?

为什么老师来不提司马光砸缸的后续呢?其实真相令人大吃一惊!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司马光砸缸”最早记载于北宋时期惠洪的《冷斋夜话》中:

司马光幼年的时候,他跟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当时庭院里有一个大缸,里面装了满满一缸水。

一个小孩比较顽皮,竟然爬上了水缸,不小心失足掉进了进去。

其他的孩子们看到眼前的场景都吓坏了,纷纷抛下他走了,只有司马光还留在那里,他只是略微思索一番就想出了主意。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司马光找来了一块大石头,扬手就将大水缸给砸破了,水缸里的水都涌了出来,小男孩终于得救了。

这则小故事是在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理智、果敢、懂得变通。

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影响着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而之所以有司马光的故事流传下来,是因为司马光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的影响。

司马光幼时比普通的孩童更为聪慧,6岁开始读书,7岁时就能熟读《春秋》,并且还能参透书中的大道理。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而他砸缸救人一事就是发生在这一年。

这样的天选之人注定一生都不会平凡,他参加科举,一路考中进士甲科,从此在朝中为官,并且此后官运亨通。

因为司马光在朝中担任史官,所以让他得以开始对历史进行潜心钻研,他写出的众多观点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

司马光穷尽一生编撰除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一生官至宰相,可以说算是走到了权力的顶端。

他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极深的足迹,也正因为他的成功,所以人们才喜欢将他的故事在后世流传。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司马光幼时砸缸救人一事曾经轰动京城,然而离奇的是,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没有记载他救的小孩究竟是谁。

司马光为人低调、谦虚,从不喜欢大肆张扬,因此当时几十年过去后,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存在。

然而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在一些资料中发现了蛛丝马迹,找到了这位曾经被他救过的小孩,就是因为这个小孩,这则故事才得以流传下来。

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小孩长大后竟然有了这样的造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这是教科书都没有告诉我们的故事后续,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终于找到了。

人们在光山县现居上官姓氏的家谱中,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而光山县就是司马光的老家。

当年被救出的小孩叫做上官尚,因为是从小的玩伴,所以两人感情非常要好,在他死里逃生后,一直想要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不过这对于司马光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所以直接被司马光拒绝了,从此以后上官尚无以为报,只能默默将这份恩情记在了心中。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同时为了感恩司马光,他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也加了一个“光”字,从此改名为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成年后,就带着一家人移居到了城西龙堤南坡,他特意花重金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感恩亭”,以让自己的后世子孙都铭记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后来的上官尚光也步入了官场,随着他名气的大增,他更是将自己幼时的经历都写在了上官家族的族谱中,正因为这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才得以流传下来。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上官尚光一路官至宰相,不过因为当时朝堂混乱,他在朝中过的十分不如意,于是索性辞官回家,在家乡当起了私塾先生。

虽然这个故事有始有终,但是却有几个疑点令人疑惑不解。

如果上官尚光真的官至宰相,在朝中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既然已经走到这个地位了,为什么在正史中却找不到关于他的一点记载呢?

根据这个疑点,后人做了几个合理的猜测: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第一个可能性,上官尚光不如司马光名气大,在后世这则故事的流传中,“主角”司马光直接盖过了上官尚光的风头,所以人们就忽略了他的存在。

第二个可能性,上官尚光只是在朝中担任一个微不足道的官职,后人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误将司马光的职位放在了上官尚光的身上。

很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又有人提出了一个质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在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背后,其实人们并没有注意到里面一个不合理之处。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不难发现,北宋时期的一些工艺还不太成熟,虽然已经有了“缸”的出现,但是那时候的缸都很小。

在纯人工的古代,想要烧制一口能装下一个孩童那么大的缸,难度是非常大的,光靠人工几乎不可能做到。

到明朝为止,现存体量最大的缸高度也才不超过70厘米,这完全不可能困住一个小孩,如果再往前推几百年,宋朝时期一个普通人庭院里的缸就更不必说了。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不过“司马光砸缸”典故除了在《冷斋夜话》中有记载,南宋时期《鹤林玉露》中也曾出现过相关记载:

“司马公幼年之击瓮,亦皆于仓卒之中,有变通之术。”

既然这件事在众多资料中都有出现,基本能断定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在其中,因为人们忽略了一个细节,所以才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老师为什么不提及那个被救的小孩是谁呢?

原来司马光并没有砸缸!

仔细观察两个故事的记载不难发现,文中一致说司马光幼年时击的是瓮,而不是缸,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小孩掉进缸中时,他不从上面拉出来,而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用石头砸破”。

瓮跟缸差不多,都是盛水的容器,只不过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缸是上宽下窄,瓮是腹宽上窄,所以一旦有人掉落进去,想要从瓮口救出来的确难度很大。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古代出现了不少关于“瓮”的记载,比如唐朝时期出现的“请君入瓮”的典故,宋朝时期,瓮大多出现在百姓家中,用来存酒或者存水。

相比起缸,瓮这种结构更容易烧制成功,在宋代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容器,那么为什么要故意把瓮给说成缸呢?

也许是因为缸更加朗朗上口,也许是后代记载流传中出现了偏差,总之这个故事里并没有什么疑点。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那么既然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为什么老师从来不提被救的司马尚光呢?

因为整则故事是通过司马尚光的记载才流传下来的,在故事里,他更加突出描述的是主角司马光,本意是为了铭记这份恩情。

所以上官尚光并没有特意吹捧自己,再加上这件事是后来通过族谱逐渐被人们知晓的,此时上官尚光的光芒再次被淡化了。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更重要的是,如果硬是给这个故事详细插入上官尚光的事迹,无疑是给人们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人们更注重司马光的智慧与形象,并不在乎他救的人到底姓甚名谁,有什么成就。

上千年过去了,人们之所以还在口口相传这个典故,是因为人们更加注重故事中暴露出来的聪慧、勇敢、懂得变通的品质,而非单纯地去赞扬某个人。

司马光流传后世的故事非常多,可以看见满满的主角光环,所以很多故事在流传当中,人们就自动忽略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司马光砸缸的结局)

正因为这样,并没有名气的上官尚光才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