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来源 l 中华书局1912

作者 | 芮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代考神苏东坡的“高考”故事。

01

苏东坡的“高考”往事

苏东坡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春天在东京参加的“高考”。这一年的“高考”可以说是北宋乃至中国千年科举史上的最为星光璀璨的一次:首先这一届“高考”的主考官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翰林学士欧阳修,考官中还有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其次,这一届“高考”上榜的考生非常牛,他们中既有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东坡、苏辙、曾巩,也有名列北宋“理学五子”的张载、程颢,还有后来在变法运动中官至宰辅的新党领袖吕惠卿、曾布,堪称史上最牛龙虎榜。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欧阳修:老夫眼光够准吧!

苏东坡正是在这次考试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闪耀登场!不过,苏东坡在这次“高考”中,也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而受了点委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参加阅卷的梅尧臣看到苏东坡所写的考场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见《苏东坡全集》第五册P2532)后,惊喜不已,要求主考欧阳修将其列为第一。欧阳修看了文章之后,也觉得文章极好,但又怀疑这么好的文章,会不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呢?因为宋代科举考试为了保障公平,阅卷官看到的试卷是经过糊名、誊录的,所以欧阳修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文章。为了避免招人闲话,欧阳修决定将其列为第二名。就这样,苏东坡因为欧阳修的“误会”而屈居第二。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梅尧臣:老夫我慧眼识英才!

不过,欧阳修虽然非常欣赏苏东坡的那篇“高考”作文,却有一点没大想明白,就是文中提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苏东坡把这段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活灵活现的,可欧阳修也知道《尚书》等书中并没有记载这样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记载在哪里呢?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清平乐》剧照

等到考试结束后,苏东坡登门拜谢时,欧阳修就问起这事,苏东坡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事见《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阳修把书找来一看,发现其中还是没有相关记载。过几天再次见到苏东坡时,就又问起这事,苏东坡说:“书里说曹操把袁熙的媳妇甄氏赐给儿子曹丕,孔融就说:‘周武王曾把妲己赐给弟弟周公。’曹操问这事记载在什么书上,孔融说:‘我看到现在发生的事,猜想应该如此。’帝尧与皋陶的事,我也是猜想应该如此啊。”欧阳修听后,非常惊喜,对苏东坡的聪明才智更加欣赏。他在写给老友梅尧臣的信中说:“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爱才之心,溢于言表。苏东坡对恩师欧阳修也十分感激敬重,欧阳修去世后,先后写有《祭欧阳文忠公文》(见《全集》第六册P3261)、《六一居士集叙》(见《全集》第五册P2358),表彰欧阳修的功绩!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孔融:我是小苏的幸运考神?

不过对苏东坡来说,进士考试还仅仅是牛刀小试,真正展现其考神实力的,还是他参加嘉祐六年(1061)举行的制科考试。与定期举行的进士考试这种常科不同,制科考试是为选拔优秀人才而临时下诏举行的特别考试。这种特别考试首先需要应试者提交策、论五十篇,经过层层审核后,合格者才可以参加在秘阁(皇家图书馆)举行的阁试,要写六篇论文,三千字以上;通过阁试者,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御试,要写一篇三千字以上的对策。据说从前参加阁试的人都来不及打草稿,而苏东坡文思敏捷,都是先打草稿而后修订交卷,文章写得异常精彩。

最后,苏东坡在这次考试中被评定为第三等。你可能会觉得,才第三等,一般一般嘛!其实,第三等就是最高等级了。因为制科考试成绩分五等,而第一、二等只是虚设,从来没有人考到过,整个北宋一百六七十年间,也只有四个人考到第三等。当时,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被评定为第四等。据说,宋仁宗看到苏东坡兄弟的考卷后,非常兴奋,高兴地说:“我为子孙选了两位宰相之才啊。”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宋仁宗:宰相之才也!

02

苏东坡与北宋“高考”改革

当然,苏东坡与“高考”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他作为一代考神的辉煌战绩,还在于他参与了北宋“高考”改革的决策讨论。这就要说到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了。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启用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其中一项变法,就是改革“高考”制度,王安石主张进士科举不再考诗赋,而改考经义(即解说经典大义)。理由是诗赋这种无用的文学考试,与治国理政无关,而考经义则可以引导考生研究儒家经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国家也可以通过确定标准答案来统一天下学子的思想。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王安石:考试当然要考解读经典的水平啊!

正如王安石的其他变法措施受到非议一样,他推出的“高考”新政也引发了争议。由于“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宋神宗鼓励大臣各自发表意见。于是,苏东坡便写了著名的《议学校贡举状》(见《全集》第三册P1375),反对不考诗赋而改考经义。苏东坡说:“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意思是说,从唐代以来,朝廷通过诗赋考试选拔人才,选出的名臣也已经数不胜数了,可见通过诗赋考试是能够选拔人才的,何必一定要废掉诗赋考试呢?苏东坡还强调,“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那么就可以选拔出真正能定国安邦的人才,否则就是改革“高考”制度,也没有用。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东坡:考作文还是能选拔人才的。

不过,最终神宗还是采纳了王安石的主张,“高考”开始改考经义,而这种经义文也被认为是明清时代“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的前身。

03

苏文与后世的“高考”

苏东坡的“高考”改革主张虽然没有得到采纳,但他的文章却一直影响着后世参加“高考”的学子。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面有一条记载,说北宋初年,因为朝廷延续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传统,所以当时的学子非常重视学习《文选》,以至天下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语,也就是说,只要熟读了《文选》,就有一半的把握考中了。不过,到了南宋初年,学子们学习的典范就变成了苏文,即三苏父子的文章。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除了考诗赋或经义之外,还要考策、论,而三苏的这类文章往往观点新颖,因而很受学子的推崇,以至天下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俗语,也就是说,只有熟读苏文,才能吃香喝辣,否则就只能吃糠咽菜了。由此亦可见“苏文”取代“《文选》”成为学子写好“高考”作文的必备宝典。

其实,苏东坡文章的影响力还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中。启功先生在《说八股》一文中讲八股文的“破题”时,曾举过一个例子,说题目是“子曰”,有考生就用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见《全集》第六册P3192)开头的两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前一句对应于“子”,后一句对应于“曰”,破题破得非常精巧。由此也可见苏文影响之一斑。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启功先生

好了,考神苏东坡与“高考”的相关故事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考个好成绩的考生,不妨向东坡取取经,毕竟子虚先生曾经曰过“拜东坡,易考过”嘛!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尊重原创,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深圳市书法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