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江西“指鼠为鸭”事件风波刚平息,鸭脖生意却不好做了。

受事件影响,国内卤味“三巨头”老大的绝味食品,股价一度下跌8.01%,而另一巨头煌上煌下跌了2.39%,素有“卤味贵族”之称的周黑鸭则下滑1.90%。

尽管“指鼠为鸭”与三家卤味巨头的业绩并无必然联系,但在过去的2022年,巨头们的日子们不好过却是不争的事实。

鸭脖作为这几年走红的休闲食品,一度深受资本圈的追捧。根据调研公司弗诺斯沙利文的研究,卤味将成为休闲食品中增速最快的品类。2020年,中国休闲卤制品的市场规模达1235亿元,预计这个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2200亿元。

但就是这条看似前程似锦的赛道,卤味“三巨头”的业绩和股价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滑铁卢。

这就让人很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大家都不爱吃鸭脖了吗?

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1

始于市井巷陌

关于卤味鸭脖的起源,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个来自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名字叫《生活秀》。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武汉吉庆街上的个体户老板——来双扬。

来双扬从小就承担起了抚养弟妹的重担,后来凭借一己之力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她的所有努力并没有获得弟妹的感恩,两人竟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夺走她的一切。

最后,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胜利告终,但人们都记住了双扬卖的小吃——卤味鸭脖。

后来池莉承认,卤味鸭脖纯属虚构,当年的吉庆街上,根本没人卖鸭脖。

但鸭脖竟然在后来意外走红,成了所谓的风味小吃,风靡全国。

这是关于鸭脖的第一个故事,它源于文学,借助虚构的力量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

卤味鸭脖的第二个故事,来自绿皮火车。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高铁。坐绿皮火车成了许多中国人的旅行记忆。为了打发漫长的旅途,火车上兴起了两种食物,方便面和卤味鸭脖。

所以鸭脖最早是在火车站和车厢里卖的,方便面与鸭脖,一个管饱,一个解馋,成了坐绿皮火车的标配。

就这样,鸭脖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旅行记忆,并随着绿皮火车驶往天南地北。

第三个故事是网上到处都能见到的常规说法:

卤味鸭脖来自南方地区,最早是为了延长保存期限。卤味作为一种腌制食品,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后推广到湖南湖北,最终发展成当地的特色小吃。

无论你愿意相信以上哪一个故事,不可否认,鸭脖从家庭小作坊到风靡全国,直到今天仍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背后离不开商业与资本的推波助澜。他们和卤味巨头一道,把这种原本并不起眼的边角食品,变成了一门千亿级的生意。

2

绝味鸭脖: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卤味鸭脖赛道上,绝味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它是国内唯一拥有万店规模的卤味品牌,其门店数量不仅远超同行,连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望尘莫及。

截止2022年末,麦当劳在中国的门店数为4905家,还不到绝味的三分之一。

而且绝味自成立至今还不到20年,麦当劳在中国开店已超过30年。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发展壮大,这与绝味老板的眼界和出身有关。

其他鸭脖店的老板多为厨师出身,绝味老板戴文军之前却是搞销售的。

辞职创业之前,戴文军做过千金药业的市场经理,卖过棒冰,开过餐馆,也做过服装生意,可都没有赚到什么钱。

选择做鸭脖生意,也是偶然。当时他发现身边的朋友都爱吃鸭脖,每到外地出差,当地朋友都要他捎点鸭脖给他们。

凭借敏锐的嗅觉,戴文军意识到这是一门大生意。2005年,他拼凑了几百万,在长沙南门口开出了第一家绝味鸭脖店。

和其他来自餐饮业的老板不同,戴文军没有执着于产品的口味。他当时就敏锐地意识到,想要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占得先机,规模比产品更重要。

于是他拿出了在千金药业当市场经理时的看家本领——做营销、打广告,找代理。

戴文军要和时间赛跑。

成立第一年,绝味鸭脖就有了61家门店。

戴文军把药企对经销商的那套激励机制统统搬了出来,吸引广大个体户加盟。他的策略是“饱和式开店”,即在一块地区集中布设绝味鸭脖店。

戴文军的判断是:鸭脖属于冲动式消费,当顾客看到第一家鸭脖店时会嘴馋,而这种冲动将在半小时内小时。所以必须在他30分钟的路程内看到至少两家鸭脖店,前一家激发欲望,后一家满足欲望。

凭借这一洞察,戴文军打造了庞大的经销商体系,于2012年成立加盟委员会,在全国划出上百个战区,由加盟商充当战区委员,可参与讨论公司核心议题。

2017年,绝味食品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三年后,绝味以52.76亿元的营收,超过周黑鸭与煌上煌两家的总和,戴文军也因此获得了“鸭脖一哥”的称号。

做鸭脖之余,戴文军还是个投资高手。和许多成功的大老板一样,戴文军有一个“生态梦”。

绝味食品先后对卤味、调味品、轻餐饮等产业进行了投资。

包括上游的肉鸭养殖品牌塞飞亚,做速冻米面的千味央厨,做川味调料的幺麻子。

顺便说一下,千味央厨在业界鼎鼎大名,它也是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些餐饮巨无霸的供应商,已经在深交所上市。

此外,绝味食品还投资了和府捞面、幸福西饼、淳百味等快餐品牌。

绝味甚至还有自己的供应链公司。

它不仅为自家门店提供配送服务,还为和府捞面、幸福西饼、华莱士、曼玲粥店这些餐饮店提供配送服务。

说到这你就能明白,绝味的目标不是做鸭脖,而是打造的是一个商业系统。

一个覆盖全国,将门店触达每一条街道,让绝味食品走入千家万户的系统。

性价比是绝味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它不追求口味的极致,只求让更多人去买。

绝味门店的装修也是妥妥的泥石流,大红+金黄,标准的个体户风格。

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但是把生意做大,关键是效率,而非品味。

戴文军参透了这门生意的密码,才能坐上鸭脖生意的头把交椅。

尽管有着无比庞大的家业,绝味食品2022年的业绩却让人大跌眼镜。

营收微增1.1%,净利润同比下降76%,这样的下滑,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百亿鸭王,还能继续往前走吗?

2

周黑鸭:高端之困

2022年,比绝味过得更惨的,是周黑鸭。

其营收比前年同比下降18.3%,净利润更是暴跌92.6%。

在不少人眼中,周黑鸭的知名度比绝味要高。

因为它有个响亮的外号——鸭脖界的爱马仕。

绝味鸭脖的客单价从25元到35元不等,周黑鸭一度超过60元。

周黑鸭努力与高端品牌看齐,它把星巴克作为自己的对标品牌,与肯德基联名搞过”卤辣鸡腿堡“,甚至与彩妆品牌推出过”卤鸭“口红。

总之,一切按网红的套路去打造,以一线城市90后作为讨好对象。

周黑鸭的开店策略也和绝味不同。

绝味开放加盟商,放手让他们去攻占各省各市的大街小巷。

周黑鸭坚持直营,门店密布于一二线城市,还喜欢在机场和高铁站开店。

因为周黑鸭的定位不是食品,而是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送的出手。

你在街边摊买二三十块钱的鸭脖送人,你把人家当叫花子。

但是从机场买精致的礼盒装,马上就显得不一样。

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这也解释了周黑鸭为何那么贵,都这样能不贵吗?

但贵有贵的代价,那就是慢。

论开店速度,周黑鸭是三巨头中间最慢的。

成立于1995年的周黑鸭,门店数只有3160家,只有绝味的三分之一。也不如煌上煌和作为后起之秀的紫燕食品。

原本周黑鸭不紧不慢,因为它追求的就是“小而精”,你见过奢侈品店大肆扩张的吗?

2018年以前,周黑鸭的营收增速和利润率都超过绝味鸭脖,它有理由保持淡定。

可是2018年以后,情况急转直下,绝味不仅在营收上超过周黑鸭,连利润率也超过了它。

再也装不下去的周黑鸭,从2019年起开启了加盟模式。

但这并未缩短它和绝味的差距,制约周黑鸭成长的关键在于成本。

有人做过统计,绝味鸭脖的单位成本为每公斤25元,而周黑鸭是每公斤38元。

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背后的原因除了直营店的重资产属性,还与供应链的效能有关。

自2012年起,周黑鸭选择以锁鲜装技术给事物保鲜。所谓锁鲜装,就是往密封的包装盒充氮气,这样可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周黑鸭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节省开工厂的成本,一旦采用锁鲜装技术,就没必要建更多的中央工厂,可直接从厂里向全国发货。

但如此一来,物流成本却增加了。

目前,周黑鸭在全国总共有五个生产基地,通过高铁将食物送往全国门店。

而绝味在全国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供应链的半径被控制在300—500公里范围内。

所以绝味敢承诺当日订单、当日生产、当日配送。用更短的配送距离,来节省运输和包装成本。

众所周知,食品运输,冷链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长距离冷链运输,成本远大于中短途冷链配送。

所以绝味每到一个新市场,都会在当地建设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然后伴随着前方的密集开店,有业界将绝味的模式,比作“小门店,大后端”。

这种模式产生的经济效应是,前方门店开的越多,生产与物流分摊的成本就越薄。

绝味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了商业系统的正循环,也是绝味鸭脖成功的关键。

于是周黑鸭也效仿绝味走短平快路线。

但这显然与自己的高端定位相矛盾,如果你的鸭脖满大街都能买到,你的“贵族”属性从何而来?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的高客单价只是建立在开店、包装和营销的基础上,你迟早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所谓“高端”,不过是割韭菜的代名词。

韭菜觉醒之时,就是品牌被抛弃之日。

3

煌上煌:先行者的尴尬

卤味三巨头中,煌上煌最早成立,最早上市,却也是最尴尬的一位。

它没有绝味的规模与效率,也没有周黑鸭的品牌势能。

2022年,煌上煌的营收下滑16.46%,净利润下滑78.69%。

更糟糕的是,煌上煌已经被踢出了”三巨头“阵营。

据《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的统计,2022年卤味食品市占率分别为绝味鸭脖、周黑鸭和紫燕百味鸡,煌上煌仅排名第四。

开绝味鸭脖失败经历(绝味鸭脖惨痛经历)

煌上煌的创业故事非常励志。

它的创始人徐桂芬是下岗工人,四十二岁开始创业,靠着一个炉子和一口锅,硬是打造出了市值达70亿元的巨头。

2012年,煌上煌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中国“卤味第一股”。

除了卤味第一股,煌上煌还创下了多个业界第一。

煌上煌在业内首创蒸汽加工的生产模式,这是它得以扩张的前提。

之后又在卤味行业率先投入MES系统,即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提供包括生产制造、计划排期、生产调度、库存、成本、运输等一系列管理优化。

某种意义上,煌上煌是卤味行业开展数字化生产的先驱。

但即便如此,自上市以来,煌上煌的业绩始终不尽如人意。

煌上煌目前有四千多家门店,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和浙江地区。

而江西是煌上煌的主战场,贡献了超过40%的营收。

很显然,和绝味、周黑鸭这些四处扩张的霸主相比,煌上煌从数量上只能算地方诸侯。

供应链也是煌上煌的一大软肋,其生产基地只实现了南北布局,而东西向还不完善。

相比于绝味的20座生产基地,煌上煌只有8个。

生产基地的不均匀分布,意味着煌上煌难以发挥供应链的规模效应。

当然,煌上煌最大的问题还是它的定位。

作为卤味行业的先行者,煌上煌在为同行提供借鉴的同时,也成了差异化的参照。

绝味主打性价比,靠规模和效率薄利多销。

周黑鸭专攻高端市场,用品牌溢价讨取中产的欢心。

那么煌上煌呢?

有些无奈,高低两个生态位均被人占领,煌上煌唯一的优势,似乎只有那个霸气的名字。

这是很多先行者的困境,它们给行业树立了一块模板,而这块模板最终的价值,就是给人超越。

4

没有赢家的战争

卤味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除了传统三巨头,紫燕百味鸡、久久丫、百草味、三只松鼠等玩家,也纷纷加入战局。

还有众多网红品牌,打着国潮新消费的旗号,一股脑杀进这条赛道。

但在过去不久的2022年,巨头们的颓势也很明显。

首当其中的原因当然是疫情。

门店销售占了卤味食品营收的大头,2021年的占比高达63%。

一旦遭到疫情的冲击,各家销售量下滑就是必然。

但把锅统统甩给疫情,又有点说不过去。

价格才是遏制消费冲动真正的杀手。

小时候吃街边摊的鸭脖子,最多十块钱。

现在动辄二三十块,甚至还有五六十块。

不就一个鸭脖,至于吗?

一句话:顾客变得更理智,没那么好忽悠了。

当然,有大神分析出背后的原因,从生产、开店到营销,一切都是成本。打造如此庞大的生产系统,客单价不高怎么盈利?

还有人觉得,卤味三巨头的鸭脖不比夫妻老婆店好吃多少,卖得贵纯属瞎扯。

总之还是那套熟悉的话术:都是资本惹的祸。

以上两个原因都有道理,但还是没能切中鸭脖生意的根本瓶颈。

鸭脖品牌想要继续成长,还差一个命题。

这个命题叫做:为何而生。

这听起来有些无厘头,但的确至关重要,它关乎品牌能够走多远。

什么叫“为何而生”?拆解一下就是:从哪儿来,到哪里去。

比如白酒第一股茅台,它的定位是“国酒”,凭啥是国酒?因为有巴拿马世博会、红军长征、周总理用茅台招待尼克松等故事背书。

再比如老干妈,创业者不识字,却有一颗最强大脑。最厉害的是,她还有一颗懂天下游子的心。

于是她把老干妈卖向全世界,于是就有了海外留学生在当地超市看到老干妈时的热泪盈眶,感觉犹如他乡遇故知。

这也是个动人的故事,无论你走到何处,都能尝到“妈妈”的味道。

再不济还有王老吉,不讲情怀和历史,硬生生套个“怕上火,喝王老吉”,把凉茶包装成药茶,顿时把格局打开。

至少还能学当年的脑白金,一句“收礼只收脑白金”喊个几十年,给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的钢铁直男们出了道送分题。

从哪儿来,回答的是历史渊源。到哪儿去,解决的是消费场景。

两者都有,功莫大焉。比如茅台,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消费场景,送别人有面子,请人喝有里子。

王老吉与脑白金的产品都很廉价,但因为与特定的功能绑定,就有了独特的生态位。

而这些特质,在目前任何一家鸭脖品牌身上,都没能找到。

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曾将民族国家比作“想象的共同体”,而对快消品而言,品牌也是消费者“想象的共同体”。

想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植入永久性的形象,你需要激发他们的想象,从历史中,从生活中,从人性中挖掘隐秘的角落。

所谓格局,不仅仅来自于规模和数量,更来自于你能否在消费者的精神世界里,留下专属于你的领地。

就此而言,这场旷日持久的鸭脖之战,还没有真正的赢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