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灭绝的十大鲨鱼(灭绝的鲨鱼)

已灭绝的十大鲨鱼(灭绝的鲨鱼)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24日报道,鲨鱼已经在地球海洋中漫游4亿多年。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动物挺过了5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包括一次令恐龙灭绝的事件。

这次恐龙灭绝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左右,标志着白垩纪的终结。这与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

这次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剧烈的生态变化。这最终导致地球上大约55%-76%的物种灭绝。

但鲨鱼这个群体是如何成功在这一灾难性事件幸存下来的呢?本周发表在《科学》周刊上的一项研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这项研究分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化石数据库,以研究板鳃类物种——即鲨鱼、鳐鱼和魟鱼——是如何受到地球发生的上一次大灭绝事件影响的。

与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相比,研究人员对这一事件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了解甚少。这项最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知识空白。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纪尧姆·吉诺对《新闻周刊》记者说:“板鳃类鱼是一种标志性的海洋脊椎动物,但它们的进化史实际上仍然鲜为人知。”

吉诺说:“同时,了解6600万年前发生的上一次大灭绝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是古生物学的热门话题之一。”

此前的研究表明,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海洋食物链的所有环节。但大多数详细研究是针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开展的。有关这次灭绝事件对脊椎动物影响的了解相对匮乏。

吉诺和同事建立了一个板鳃类鱼化石数据库,涵盖大概生活在白垩纪-古近纪时代的约670个鲨鱼、鳐鱼和魟鱼物种。

他们的分析发现,在这一事件发生后,板鳃类鱼大量减少。总的来说,板鳃类鱼减少了超过62%,在距今约6600万年-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没有完全复苏。对所有鲨鱼物种而言,灭绝比例约为59%,而魟鱼为72%。

但研究人员发现,物种灭绝的模式各不相同。例如,魟鱼、捕食带硬壳动物(甲食性)的板鳃类鱼以及更古老的鲨鱼物种遭遇了最严重的灭绝。

其他鲨鱼和非甲食性物种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在灭绝事件发生后出现了更快的复苏。生活在地理范围更大的开阔海域中的物种和仅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物种的存活率也更高。

吉诺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广生性物种表现出更高的存活率,而那些甲食性物种等特化物种和作为顶级捕食者的鲨鱼则表现出比其他物种更高的灭绝率。”

吉诺说:“此外,我们的分析还提出了地理范围对存活率的影响:地理分布范围大的物种更有可能挺过灭绝事件,生活在高纬度环境下的物种存活率也要高得多。”

研究报告表明,存在时间长的鲨鱼(在灭绝前就存在很久的鲨鱼)比更年轻物种有更高的灭绝可能性。

吉诺说:“这表明这些‘更老’物种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演化新质。这可能阻碍了它们在经历白垩纪-古近纪事件所带来的环境巨变之后的复苏。”

鲨鱼的多样性也很可能对它们在如此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存在起到了一定作用。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埃玛·伯纳德在该机构网站上发表文章称:“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鲨鱼能够利用水柱的不同部分——从深海到浅海,甚至河流系统。它们的食物种类繁多,比如浮游生物、鱼、螃蟹、海豹和鲸鱼。”

她说:“这种多样性意味着,如果海洋中的情况发生变化,作为一个群体的鲨鱼更有可能存活下来。”

吉诺说,需要指出的是,这篇研究报告的作者只根据牙齿来推断灭绝受害者和幸存者的生态特征。

板鳃类鱼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软骨鱼纲。我们所拥有的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化石都是牙齿。

吉诺说:“软骨保存得不像骨头那么好,但(软骨鱼纲物种)一生中不断脱落和替换牙齿。因此,可能还有其他几个我们仍然无法推断的促进生存或灭绝的因素。”

吉诺说,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对我们理解今天仍存活的板鳃类鱼很有意义。研究显示,这个群体中约三分之一的物种目前面临灭绝威胁。

吉诺说:“因此,了解这一群体是如何经历上一次大灭绝的,这有助于对大灭绝受害者进行剖析,并就它们如何从这样的生物危机中复苏提供线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