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之死说明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荀彧选择了自杀?)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

话说赤壁之战战败之后,曹操又收到了一个情报,那就是孙权竟然接纳鲁肃的谏言,将周瑜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南郡借给了刘备。而刘备则在周瑜进攻南郡期间,打着刘表长子刘琦的名号,顺利地拿下了荆州的南部四郡。

曹操深知,这个局势的演化,意味着孙刘联盟已经不再是自己所认为的:是个为了抵抗自己南下的临时性联盟,而是蜕变成了一个持久性的组织。想要南下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除了要跨域长江天险这个天然屏障,更要突破据险而守的这个联盟。

而有了赤壁之战这个经验之后的曹操,对此信心极为不足。因此,经过了左思右想之后,曹操决定接受现实,并改变自己今后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就是把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多的放在了加官进爵上。

有人可能纳闷,说曹操怎么这么脆弱?仅仅就因为在赤壁被以弱胜强了一次,就这么轻易地选择了放弃吗?其实,纵观曹操创业以来这一路走来,曾经有过几次,都打过退堂鼓,动过放弃的念头。只不过都及时地接受了身边谋臣的劝谏坚持了下来。

荀彧之死说明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荀彧选择了自杀?)

其中比较典型的几次包括:在同吕布争夺兖州,弹尽粮绝时期,袁绍曾经派使者表示愿意收编曹操,曹操就动摇过,当时是由于程昱力劝,曹操这才咬牙坚持了下来;再后来,曹操率大军在徐州围剿吕布的时候,也由于下邳城久攻不下,而打算暂时撤军回去休整,当时是听取了郭嘉和荀攸的劝说,这才没有半途而废,坚持一举攻灭了吕布;再后来,于官渡之战,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的内心再次动摇,想要撤军回守许都,全凭荀彧写信力劝,加上荀彧先前曾经有过对此战近乎于穿越般的准确预测,曹操这才坚持到最后,取得了官渡之战最终决定性的胜利。

除此之外,曹操还曾经有过多次战略目标动摇不坚定的时候,比如:在刘备接掌了徐州,曹操曾经打算临时放弃继续追缴吕布,转而去攻打徐州;还有在官渡之战后,为了摆脱粮草吃紧的局面,想要暂时放弃针对袁绍,转而率军南下去劫掠荆州等等;所幸这些想法都被荀彧及时纠正了过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并不是一个信念异常坚定的人,他是经常需要身边的谋臣和智囊帮助他坚持目标的。而这一次,孙权为了对抗曹操,居然能真的将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面对这个局势的转变,曹操的信念又再一次发生了动摇。

如果说,之前几次动摇的结果,都会对曹操集团造成重大的、甚至说是生死存亡的后果,曹操必然也是心有不甘的。然而这一次,曹操集团明显已经是占据优势的前提。那曹操动摇的结果,不过就是不再全力进取,而是转为守成,那也不会对曹操造成多么大的危机。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谋臣和军师们,尽管也意识到曹操的战略目标似乎是发生了变化。但是,一方面,这次曹操并没有公开挑明,并征询众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好总是劝曹操坚持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毕竟大家早已心知肚明,那个汉献帝不过就是一个傀儡罢了。

荀彧之死说明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荀彧选择了自杀?)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董昭,作为曹操忠实的粉丝和拥趸,董昭一直以来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曹操,对于曹操的心思变化,董昭是十分敏感地完全拿捏了。

于是在这一年,以董昭为代表的一众大臣,私下里打算要办件大事!就是宣称曹操居功至伟,应该升爵位为国公,并且加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当然,董昭也清楚自己的斤两,要想办成这么大的事儿,必须得拉上一个重量级人物才行。所以,他就私下里找到荀彧,希望得到荀彧的支持。

然而,荀彧在得知了董昭的心意之后,却说道:“曹公的本意乃是兴义兵,以匡扶朝廷,使国家得到安宁。曹公一直以来都是秉承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的,对于官爵荣誉,是保留着退让之实的;你们这么做不是坏曹公的名声吗?君子爱人以德,可不应该这么干啊。”

董昭碰了一鼻子灰,心里这个窝火啊,就偷偷把这件事禀报给了曹操。当时曹操的心态和心思已然发生了改变,如果这是在曹操顺利地攻破了孙刘联军的前提下,荀彧的这番话曹操自然是不以为意,然而眼下,破敌无望,曹操对荀彧这个说法,心中是泛起了无限的波澜,久久都无法平静。(想必曹操当时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什么感觉和滋味都有啊)

既然荀彧表示反对,曹操也打算再努力尝试一次,南下作战,力图争取破局。于是,曹操当即决定再次亲率大军再次南征孙权,而这一次,曹操不再让荀彧继续坐镇京师,而是上表让荀彧到谯郡劳军。

荀彧到达之后,曹操索性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参丞相军事。然而,在曹操大军行至濡须时,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之后,便忧虑而亡。

时年荀彧仅五十岁。谥号:敬侯。由其子荀恽承嗣他的爵位。荀恽后来官至虎贲中郎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献帝在听说荀彧的死讯之后,心中极度痛苦哀伤,并为此特地宣布,在祭祀祖神的仪式上废除燕乐,以此来哀悼荀彧。

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还有一个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盛食物的食盒一看,食盒当中竟然是空无一物。荀彧默然良久,最终服毒自尽。

荀彧之死说明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荀彧选择了自杀?)

关于荀彧的死因,《三国志》的著名评论员裴松之还有其他引注,比如《献帝春秋》中记载说,荀彧自杀是因为曹操下令让荀彧去杀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荀彧不从,并因此自杀。关于这个说法,我个人表示怀疑,如果曹操真想杀伏皇后完全没必要让荀彧去,如果是想借此逼死荀彧,反而不如《魏氏春秋》中记载的赏赐空食盒给荀彧来得更加简单直接。曹操是个聪明人,这个办法显得过于拙劣,反而更像是为了抹黑曹操而想出来的蠢主意。

就我个人看来,荀彧之死确实有些蹊跷,关于因病滞留在了寿春这点,在史料上并无异议。然而,因何突然发病?是真病还是荀彧托病不想随军了?都有可能!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荀彧为什么会突然生病或者称病不随军呢?很可能在随军的路上,曹操把自己思想的转变和对未来想要走的路和要做的事,同荀彧和盘托出,彻底摊牌了。

荀彧是何等聪明之人?曹操对于有生之年无法实现统一的顾虑甚至绝望,荀彧也是存在着相同的认识的。然而,荀彧忠于汉室朝廷的信念,是要远比曹操坚定的。荀彧是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兴复汉室这件事上,并且不存在丝毫犹豫的。不过,意识到有生之年怕是难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曹操,显然对此已然选择了放弃。

不仅如此,荀彧心中也十分清楚,如今曹操同自己捅破这层窗户纸的目的,不仅仅是匡扶汉室的志向发生了动摇甚至改变,而且还说明,曹操已然是下定决心不想再继续为此而努力了。此番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权,不过是曹操在最终放弃前,最后的努力尝试罢了。而凭他荀彧个人的力量,已然是无法劝曹操回头了。

因此,荀彧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才心灰意冷,托病滞留,也有可能是真的忧郁成疾了。而鉴于荀彧死得又是如此迅速,我倾向于《魏氏春秋》的记载属实,因为送一个空饭盒,很明显意味着曹操表示:我这里已经没有你的饭吃了。这么简单而又含蓄的表达,也就意味着分道扬镳。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对辅佐了自己,为自己提供了多次重大扶助甚至说帮助自己力挽狂澜的极大功臣这么做?是担心荀彧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吗?我认为,恰恰相反。

荀彧之死说明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荀彧选择了自杀?)

当时,离统一天下四海的目标还距离遥远,甚至于当时的局势已经转变成了孙、刘两家联盟同曹操阵营达成均势的相持局面,根本没到狡兔死,良弓藏(走狗烹)的时候。

那曹操为什么会对荀彧这么绝情?想必是因为一直以来,荀彧表现出来的忠于汉室朝廷大于一切,荀彧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匡扶汉室,而并不是全心效忠于曹操。这就使得曹操难免有自己其实就是荀彧实现匡扶汉室这个梦想的工具人。一旦曹操产生了这个念头,就让曹操感到极其不爽,整个人都不好了。而且这个想法还是‍久久挥之不去。

更何况曹操今后要做的一切(不断晋升,直到称王),荀彧恐怕不但说不会继续辅助或者支持,而且反而还很可能将会成为最大的阻碍。想必这才是对此心知肚明的曹操最终痛下决心的关键吧!

而对于荀彧来说,同自己辅佐了一生的主公分道扬镳,那可不仅仅是自己为之奋斗了这么多年的梦想和志向破灭得连个渣都不剩那么惨痛,那可谓是万念俱灰啊。更重要的是,荀彧心中也清楚,没有曹操,汉室中兴,那就意味着就是一句空话。而且放眼当时的天下,也无人再真心愿意匡扶汉室了。可想而知,当时的荀彧是何等的绝望?

所以,对于荀彧,这恐怕也就意味着人生道路的尽头吧。也可以说:梦想的破灭,才是杀死荀彧的那把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