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三家分晋哪三家)

晋文公重耳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君主。

重耳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之人。晋国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诛杀晋怀公而继位为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三家分晋哪三家)

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推行三军六卿制度,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周襄王赏赐。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 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但是,晋文公重耳百密一疏。再怎么聪明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这不,晋文公当初觉得自己最成功的一个做法“三军六卿”制度,尽管在他执政的时候是管用的,使晋国迅速强大了起来,但也给晋国后来的分裂埋下一个致命的隐患,成为压垮晋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谓晋国六卿制,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军政体制。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不仅掌管晋国军政大事,就连晋国的领土,后来也被他们瓜分殆尽了。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三家分晋哪三家)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也就是说,晋国的权力并不在国君手里,而是掌握在六卿手里。所谓六卿,就是担任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个人代表的背后六个大家族。

当然,开始的时候,是六个家族,后来演变为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前后十几代人辅佐晋公“尊王攘夷”,捍卫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六卿内部的矛盾变迁,也造就了春秋五霸的更替,其间的恩义情仇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激烈无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由于六卿内部争斗不断,晋国的实力越来越弱。再后来,公元前497年,由于范氏、中行氏的叛乱,六卿变成了四卿。晋国权力集中在了赵氏、智氏、韩氏、魏氏四家手里。

这时,是赵氏的赵鞅执政。公元前475年,赵鞅去世。这是史家公认的战国元年。为什么这一年被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呢?

春秋时代,尽管诸侯国很多,他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相互争夺人口、领地的战争,但是,基本上大家都遵循着公认的礼仪、道德准则。我们在很多古代影视剧里听到、看到这样的情景,两军对垒,出阵挑战的将军往往会问一句:“来将通名,某兵刃下不斩无名之鬼!”

“我乃大将秦琼秦叔宝!你是何人?”

这就是古战场冷兵器时代的一种礼仪。如果对方不回答或者是无名小辈,挑战方将领便认为你资格不够,我不会和你打。咱们明来明去,不要使诈。也不能用下三滥的那些招数。这就是春秋时期大家公认的做法。可以打仗,可以杀人,但应该遵循共同认可的准则。杀了人以后,也不应该侮辱死者。否则,就是违反公序良俗,会让大家耻笑、唾弃。

但是,战国时代就不同了。耍弄阴谋诡计、偷奸耍滑成为常态。杀了人还可以侮辱死者。比如智瑶,为了打败赵无恤,引河水水淹晋阳城,淹死无数无辜老百姓;比如赵无恤,杀了智瑶,还把智瑶的人头割下来当便壶使。再比如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把楚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可以说,丝毫不讲究人性、伦理、道德。

再说晋国,赵鞅去世之后,晋国是由智氏家族的智瑶执政。在智瑶执政的第二十个年头上,智瑶和赵氏家族的掌门人、赵鞅的小儿子赵无恤展开了一场横跨好几年的血腥大决战。在智瑶强大的军队即将胜利的最后一刻,形势发生逆转,原来辅助智瑶的韩氏、魏氏家族临阵倒戈,背叛了智瑶,代表赵氏家族的赵无恤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三家分晋哪三家)

智瑶被杀,智氏家族的大多数人,被赵氏、韩氏、魏氏所杀。幸存的智氏后人,只好投奔到外国去了。智氏家族的领地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所瓜分。晋国灭亡了,新的三个国家却出现了,这就是战国七雄中的赵国、韩国、魏国。

这个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被史学家称为三家分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