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不爱思考(人不爱思考的原因)

人们为什么不爱思考?

1.元无知带来的懒惰心态

随着人们经历的增长,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于是不再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开始凭经验和直觉做事,即使面对的是新鲜事物,也会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套”,然后宣称“这个东西我知道”。

当一个人的认知心态变成了这样,就像给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加了一个盖子,杯子永远不可能被装满。这种状态,我们可以统称为“无知”。

陷入无知状态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几成功力,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欠缺,不知道该如何进步,这样就很难和别人协作。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流转,共享云端知识库,让我们借助手机搜索,就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信息,但搜索的知识是肤浅的,它会让我们更难意识到自己有哪些盲区。

越是技能水平低的人,越难准确判断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不知道自己的元无知,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方面使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更少地记忆,更快地遗忘;另一方面,又会使人们产生搜索依赖,懒惰思考。

2.防御式思维导致的维持现状

什么是防御式思维?

防御式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没有安全感的循环,是阻挡我们走向自我发展的最大思维障碍。

因为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意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

防御式思维会让人抗拒新知识,抗拒他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进而把整个世界看作难以应付的困难,眼里充满了焦虑、竞争和威胁。

比如,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因为防御式思维作怪,他会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让人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

他不能把自己的错误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不会思考错误为何而来,何以纠正,最终酿成大错,也被剥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防御式思维也容易让人陷入“怕输”而无法自拔。

“怕输”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也容易让人陷入损失厌恶的困局,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欲望,导致我们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影响主动思考。

3.主观视角偏多造成伪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从自己出发,用习惯的甚至固化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住,甚至还会钻牛角尖,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际上,这种视角固化的情况很常见,就像人们常说的:“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但是,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视角,即便对方不是故意用语言框架来误导你,也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你的认知。

比如,你的同事和你抱怨上司总是因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指责、怪罪他。很多人的反应是这个上司做得不对,从消极的角度解读上司,陷入了主观思考模式。

又比如,我们看到一位运动员既英俊又健壮,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的运动能力一定很强,反之,我们就很可能会低估他的运动能力。

如果我们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谈,我们可能会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们可能就会低估她的智商。

这种“光环效应”造成了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让人们在人际知觉中形成了主观印象,忽略了因果关系的思考,忽略了客观思考的行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Q邮箱:3628405936@qq.com 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